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13-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第298页

人叁黄儀汤,不应,佐以十全大补汤加麦冬、五味子)。如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者,肝肾阴虚而目系急也(宜六味丸料加山栀、麦冬、五味,不应,八珍汤加山栀、麦冬、五味)。如喘粗气短,恍惚嗜卧者,脾肺虚火也(宜六君子汤加姜、枣,不应,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如肩背不便,四肢沉重者,脾肾亏损也(宜补中益气汤加山萸、山药、五味,不应,十全大补汤加山萸、山药、五味)。如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者,胃气虚弱也(宜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不应,急加附子)。如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者,脾肺俱虚也(宜补中益气汤加姜、枣,不应,六君子汤加炮姜,更不应,十全大补汤加炮姜、附子)。如腹痛泄泻,咳逆昏愦者,阳气虚,寒气内淫之恶症也(宜先服托里温中汤,後用六君子汤加附子,或加姜、桂)。此七恶之治法也。此外又有溃後发热恶寒作渴,或怔忡惊悸,寤寐不宁,牙关紧闭,或头目赤痛,自汗盗汗,寒战咬牙,手撒身热,脉洪大,按之如无,或又身热恶衣,欲投於水,其脉浮大,按之微细,衣厚乃寒,此血气虚竭,传变之恶症也。手足逆冷,肚腹疼痛,泄利肠鸣,饮食不入,吃呃呕吐,此阳气虚,寒气所乘之恶症也。又考《精要论》,呕逆之症,乃因初发时,不曾服内托散,而致伏热在心。亦有气虚脾气不正而呕吐者,丹溪则谓初发当作毒气上攻,溃後当作阴虚火逆,分先後而治,老年宜用叁儀白术膏峻补,佐使之药,随时随症加减。河间则谓疮疡呕者,湿气浸於胃也,宜倍加白术。可见病之所见者,虽内之所因者各异,惟在人之体察耳。如有汗而不恶寒,或无汗而恶寒,口禁作冷,腰背反张,劲项强劲,此血气虚极,变倅之恶症也(宜急用叁、儀、归、术、附子以救之,或有可生者)。如心火刑劶埋 ]宜人叁平肺散)。阴火上炎伤肺(宜六味丸料加五味子)。溃後发热作渴,脓出愈多,由真气虚而邪气实,皆为恶候耳。然则脏腑无亏,气血充实,起居如常,其善岂止於五。若禀赋薄,毒气盛,误药受伤,症变不一,其恶岂止於七。医者但察其症之变,而酌量治之,斯得矣,奚必以善恶候之数目拘之哉。治肩 肘臂腕手病方二十六导痰汤 痰饮 南星 半夏 赤苓 枳实 甘草 橘红蠲 汤风寒 当归 赤芍 黄儀 姜黄 羌活,甘草 薄荷 桂枝蠲 四物汤血衰 当归 赤芍川芎 熟地 黄儀 羌活 甘草 白芍 僵蚕加味逍遥散 血燥 茯苓 白术白芍 当归 柴胡 甘草 以上逍遥散。加山栀、丹皮。舒筋汤又 姜黄二钱 赤芍当归 海桐皮 白术各钱半 羌活 甘草各一钱沉香二分小柴胡汤肝火 柴胡 黄芩人叁 半夏 甘草六味丸 肾亏 熟地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二陈汤痰注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星香散 又 劫劳汤负重 人叁 黄儀 当归 白芍 熟地 炙草 阿胶 紫菀 姜黄八珍汤又 人叁 茯苓 白术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补中益气汤脾虚 人叁 黄儀当归白术 柴胡 升麻 陈皮 甘草五积散寒湿 茯苓 白芷 半夏 当归 川芎 甘草 肉桂 白芍 枳壳麻黄 陈皮 桔梗 厚朴 乾姜 苍术 姜黄秦艽地黄汤臂热 秦艽 丹皮茯苓 白术 钩藤 甘草 生地 柴胡二矾汤 斑点 白矾 皂矾各四两 孩儿茶五钱 柏叶八两 水煎浓,先用桐油搽患处,以桐油纸蘸点烟熏患处,再以汤洗之。当归酒年久 当归一味,浸酒常饮效。虎胫骨酒又 虎胫骨捣碎炙黄新白芍各二两 羚羊角屑一两 酒浸七日,秋冬倍之。每日空腹饮一杯。天仙藤散痰注 天仙藤 白芷梢 白术 羌活各三钱 片姜黄六钱 半夏五钱每末五钱,加姜五片,煎服。防风根汤络虚 防风根 於术当归 姜黄 生黄儀 桑枝桑枝膏丸肝病 制首乌 杞子归身 三角胡麻 菊花炭 柏子仁 刺蒺藜桑枝膏丸。归脾汤脾虚 人叁 黄儀 当归 白术 茯神 枣仁 远志 木香 甘草圆眼姜 枣防风牛蒡汤血热 防风 山栀石膏 黄芩 苍术 木通 甘草 牛蒡子泻青赤汤心肝火 龙胆草 青黛 羌活 防风 山栀 生地 黄芩 黄连木通甘草 加大黄亦可。抑肝导赤汤素弱 钩藤 当归白术 茯苓 木通 柴胡 川芎 羌活 防风 山栀 生地 生草 炙草胃风汤 胃风 白芷 葛根 黄柏 麻黄 升麻 苍术 当归 柴胡羌活草蔻 蔓荆子 姜 枣续命煮散 虚搐 独活 人叁葛根 生地 远志 防风 当归 细辛 白芍 川芎 半夏 甘草 荆芥 肉桂 汗多加牡蛎。治肩 肘臂腕手疡方四十二仙方活命饮肩疽 白芷 防风赤芍 甘草 归尾 贝母 花粉 穿山甲炒黄 皂角刺各一钱 陈皮 金银花各三钱乳香 没药各一钱二味另研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