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13-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第78页

,小便变(宜黄岑、石膏。)此三条言运气之属热而黄赤者也。又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宜加味补中益气汤。)此一条言脾家虚,故黄赤也。又曰:小便黄者,小腹中有热也。此则言下焦之热,不可不清之利之者(宜四苓散。)然下焦之热,岂但是哉,或由肾虚有火(宜补阴丸,)或由膀胱蓄热(宜葵子汤,)亦或由小肠燥结(宜赤茯苓汤,)固当分别治之。
【小便黄赤形症】 《得效》曰:上盛下虚,小便赤涩,必致成淋。
【尿 色】 《内经》曰:足阳明之脉病,气盛,则尿色黄。仲景曰:疸症小便如黄柏汁。《正传》曰:下焦无血,小便涩数而黄色。 遗溺 肾小肠膀胱三经气虚病也。而经又推及肺肝督脉,缘肺主气以下降生水,输於膀胱,肺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宜补中益气汤,不愈,当以黄柏、生地、麦冬清其热。)肝督二经之脉,并循阴器系廷孔,病则营卫不至,气血失常,莫能约柬水道之窍,故遗溺不此也(肝病宜川芎、归身、泽泻、白芍,督脉病宜荆芥、黄连、防风。)若夫肾上应於肺为子母,母虚子亦虚,其遗数宜也(宜菟丝子散。)小肠主传送,故其气虚,亦患遗溺也(宜茯苓、泽泻、赤石脂、白芍、生地。)膀胱者,水泉所藏,虚则不能收摄。而溺自遗也(宜菟丝子散、固脬丸,如挟寒宜韭子丸,挟热白微散,滑脱牡蛎丸。)以上皆小便不禁之由於诸经者也。至如小儿睡中遗尿,多由於实热,而间或因寒(宜沈氏闷泉丸,挟热,去山栀,加萸肉、巴戟、乾姜。)老人淋漓不禁,多由於虚寒,而间亦有热(宜大菟丝子丸为主,酌其寒热以为治,)不可不审也。妊嫡尿出不知,或由脬热(宜加味逍遥散,)或由睥肺气虚(宜补中益气汤,)或由肝肾阴虚(宜六味丸,)不可不审也。产後小便不禁,或由脬损(宜沈氏固胞汤,或用八珍汤、补脬饮,)或由膀胱气虚(宜加味补中益气汤,)或由膀胱阴虚(宜补肺肾,)不可不审也。果如是,遗溺之病,亦何足虑哉。
【遗溺原由症治】 《内经》巴:膀胱不约为遗尿。又曰:水泉不此者,是膀胱不藏也。《直指》曰:肾与膀胱俱虚。内气不充,故脬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是以遇夜而阴虚愈多。又日:下焦畜血,与虚劳内损,则便尿自遗而不知。又曰:下焦虚寒,不能温制水液,则尿出不禁。又曰:经云水之本在肾,其末在肺,则知天一之水自上而下,相为贯通也。丹溪曰:小便不禁,属热、属虚,热者五苓散合黄连解毒汤,虚者五苓散合四物汤加山萸、五味子。又曰:下虚内损而不禁,宜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入门》曰:伤寒热病,及风温狂言直视遗尿者,不治。
【尿 色】 丹溪曰:小便不禁。赤者有热,白者气虚。 饮後即便 精气耗散病也。《内经》曰:饮入於胃,游溢精气,上输於脾,脾气散精,上归於肺。《灵橛》曰:人饮酒,酒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说酒者,熟谷之液,其气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以是知饮入胃而遽觉至脐下,即欲小便者,皆精气衰耗,不能输於脾、归於肺也。东垣以为不输脾归肺,心火必上攻,使口燥而咽乾,旨哉言矣(宜补中益气汤。)
【便溺原委】 东垣曰:溲尿者,水也,水之下流,其性则然也。饮入於胃,其精气虽上升,其本体固不能上升,则岂可谓小便独为气化所成哉。 交肠症 阴阳失度病也。此症惟妇人多有之,或因病後,或因嗜酒,血活气耗,阴阳失於传送,故大小肠错乱,往往小便中出大便,亦大便中出小便,而成此症也(宜五苓散,如下愈,以旧袱头烧灰酒服。)
【交肠症治】 丹溪曰:一妇人嗜酒,常痛饮,忽糟粕出前窍,溲尿出後窍,六脉皆沉涩,与四物汤加海金沙、木香、槟榔、桃仁、木通,服之而愈。此人酒多,气升不降,阳极虚,又酒湿积久生热。煎熬其血,阴液大虚,阴阳俱虚,而暂时活着,以其形实,而酒中谷气尚在故也。三月後必死,果然。《回春》曰:一妇人病愈後小便出屎,先服五苓散二剂,又用中益气汤而愈。治闭癃方六 金匮肾气丸 大虚 熟地 山萸 丹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附子 肉桂 牛膝 车前子 补中益气汤 气虚 人叁 黄 当归 白 @升麻 柴胡 炙草 陈皮 姜 枣 芎归汤 血虚 川芎 当归 二陈汤 痰多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桃仁承气汤 血瘀 八正散 实热 大黄 木通 瞿麦 扁蓄 滑石 山栀 甘草 车前 灯心各一钱治小便黄赤方七 火府丹 肝热 黄岑钱半 生地三钱 木通四钱 空心服。 凉胃汤 胃热 黄连 甘草 陈皮 茯苓 食远服。 加味补中益气汤 肺寒 人叁 黄 当归 白术 升麻 柴胡 甘草 陈皮 茯苓 车前 姜 枣 温肾汤 肾寒 附子 肉桂 熟地 牛膝 茯苓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