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51-温病指南-第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口渴汗出。右脉洪大者。暑伤上焦手太阴气分也。加味天水散主之。如右脉洪数 有力。口渴甚。汗大出而喘者。金被火刑也。白虎汤主之。脉洪大而芤者。气虚也。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身重者。湿也。
白虎加苍术汤主之。(苍术燥烈。阴虚人禁用。当以淡渗之品代之。)

加味天水散
杏仁(二钱) 竹叶(一钱) 连翘(二钱) 鲜苇根(三钱) 银花(三钱) 滑石(三钱)

鲜荷叶(一角) 鲜扁豆花(三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微恶寒者加薄荷叶(一钱) 恶心呕吐加藿香(一钱) 姜炒川连(五分)

白虎汤
(见前)
白虎加人参汤
(见前)


白虎加苍术汤
即于白虎汤内加苍术(一钱)

手太阴暑温。右脉洪大。头痛身热。面赤心烦口渴。凛凛畏寒。而汗不出者。暑为寒束也。新加香薷饮主之。(服 后 微得汗。即勿再服。恐香薷重伤其表也。)

新加香薷饮
香薷(一钱) 银花(一钱五分) 鲜扁豆花(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 连翘(一钱)

水煎服。不汗再作服。
暑温四肢倦怠。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王氏益气汤主之。暑邪已净气虚倦怠。口渴汗 多。脉散大欲脱者。生脉散主之。(如暑邪未净。万不可用生脉散。用之必喘满难治。)

王氏益气汤
(王孟英因东垣清暑益气汤。无清暑之实。故立此方。)

西洋参(三钱) 石斛(三钱) 麦冬(二钱) 竹叶(二钱) 荷梗(一钱) 知母(二钱) 甘草(八分) 西 瓜翠衣(三钱) 粳米(三钱)
水煎服。 热甚者酌加炒山栀。

生脉散
人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不去心) 五味子(五分)

水煎服。
暑温余邪未清。但头微胀。目不了了者。清络饮主之。

清络饮
鲜银花(二钱) 鲜荷叶边(二钱) 西瓜翠衣(二钱) 丝瓜皮(二钱) 鲜扁豆花(一枝) 鲜 竹叶心(二钱)

水煎服。凡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皆可用之。手太阴暑温。咳而无痰。声清亮者。热伤肺络也。一加清络饮主之。

一加清络饮
即于清络饮原方内加甘草(一钱) 桔梗(二钱) 甜杏仁(二钱) 麦冬(三钱)

暑温发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者。表里气血俱病也。名曰暑瘵。二加清络饮主之。

二加清络饮
即于清络饮原方内加滑石(三钱) 苡仁(三钱) 甜杏仁(三钱) 两太阴暑温。咳嗽声重痰多不甚渴。或渴不 多饮者。暑温而兼停饮也。加味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加味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 浓朴(一钱) 生姜(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

甘澜水煎温服 脉虚夜寐不安。烦渴面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者。暑入手厥阴心包也。清营汤主之。(如舌苔滑 白。乃湿重也。当按湿温法治之。)
手厥阴暑温。身热不恶寒。神昏时时谵语者。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者。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热初入营。肝风内动。手足螈 者。加钩藤丹皮羚羊角。)
亦可少与紫雪丹。大人暑痫治法亦同。

清营汤
犀角(一钱五分) 生地(二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丹参(一钱) 竹 叶心(一钱) 银花(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二分) 连翘(一钱连心用)

水煎服。

牛黄丸

紫雪丹
(见前)

长夏受暑。过夏而发。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无论秋冬皆为太阴伏暑。加减银翘散主之。

银翘散
(见前)

舌白口渴无汗。照原方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泥(二钱) 飞滑石(三钱) 胸闷加郁金(一钱五分) 香豉(一 钱 五分) 呕而痰多者加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小便短加苡仁(二钱五分) 通草(一钱五分)
舌赤口渴无汗。照原方加生地(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
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照原方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二钱) 生石膏(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太阴伏暑。舌白汗多。口渴甚脉洪大者。仍用白虎汤。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白虎汤。舌赤口渴汗多者加减生脉 散主之。

白虎汤

人参白虎汤
(见前)


加减生脉散
沙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五味子(五分) 丹皮(一钱) 细生地(一钱五分)

水煎服。
【目录】卷下【篇名】湿温中焦篇属性:(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
湿热上焦未清。因中阳素虚。或误用攻下。以致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里虚内陷也。人参泻心汤主之(按湿证亦 舌滑脉濡缓不可以此定为虚象。必须细加审辨。实系因虚邪陷者方可用此方。若辨认未真。万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