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76-症因脉治-第6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活汤
治寒伤太阳,寒多热少,无汗寒疟。

桂枝 羌活 防风 甘草 吐者加半曲,夏秋口渴引饮加石膏。

桂枝葛根汤
治寒伤阳明,寒多热少,有汗之疟。

葛根 白芍药 桂枝 生姜 甘草 无汗加防风。头痛加羌活。夏秋口渴消水加石膏。

桂枝柴胡汤
治寒伤少阳,寒多热少之疟。

桂枝 柴胡 桢按∶前三方,因寒伤之疟,寒多热少,故皆用桂枝。原文曰∶夏秋热令,必加石膏。
可见热多寒少,脉数口渴者,切不可误用也。
【目录】卷四\疟疾总论【篇名】外感疟疾属性:(《内经》亦名温疟)
【风疟之症】《内经》云∶风伤卫气,先热后寒。此言先后者,言多少也,言热多寒少 之疟。是以不曰恶寒,而曰恶风、自汗、烦躁、伸欠也。不恶寒,则寒少也。发热直至烦躁,
热多也。若头痛背痛,发于午前者,太阳也。目痛鼻干,发于午后者,阳明也。发于寅卯者 【风疟之因】《内经》云∶暑邪既伏,秋气收之,汗出遇风,与卫气并居,阴阳分争,
内外相搏,而风邪伤卫之疟作矣。
【风疟之脉】左脉浮缓,太阳疟也。右脉洪长,阳明疟也。左右皆弦,少阳疟也。
【风疟之治】疟在太阳有汗,桂枝石膏汤。在阳明,白芷石膏汤。在少阳,小柴胡汤。
三阳俱见症者,《准绳》和解汤。

桂枝石膏汤
桂枝 知母 石膏 黄芩 无汗加防风。身痛加羌活、柴胡。


白芷石膏汤
治阳明经温疟。

白芷 石膏 知母 家秘以升麻、葛根,易白芷。恶寒加桂枝。无汗,加防风、柴胡。身痛,加羌活、独活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准绳》和解汤
治三阳经寒热之疟。

柴胡 升麻 葛根 羌活 知母 石膏 黄芩 猪芩 山甲 甘草 陈皮 防风 此方用表药五味,升散表邪,使郁热外发,而恶寒自已。用寒药三味以清里,使里热 得清,而发热自退,用猪苓分别阴阳,穿山甲以通经络,陈皮、甘草二味,助胃气,升降诸 桢按∶前二方,因热多寒少之温疟,故以知母、石膏、黄芩互用。若寒多,则凉药不可 用矣。其后和解汤,乃和解三阳之疟也。仲景治伤寒热病,表症多者,用辛温散表。里热多 者,用寒凉清里。若表里俱见症者,用一半散表、一半清里以双解之。若痰凝食滞者,兼用 化痰消滞之药。可见治伤寒如是,治疟疾外感症,皆如是也。
【目录】卷四\疟疾总论【篇名】外感疟疾属性:(《内经》名瘅疟仲景名温疟)
【瘅疟之症】但热不寒,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吐呕,面赤口渴,虽热已而六脉沉数大 者,《内经》名热伤阳明瘅疟之症。仲景发明《内经》阳明瘅疟,则曰身无寒,骨节疼痛,烦 冤时呕,更其名曰温疟是也。
【瘅疟之因】夏秋暑热之令,热气伤人,《内经》云∶阴气先绝,阳气独发,此暑热伤 于阳经,阳独用事,毫无阴寒,故名曰瘅热疟也。
【瘅疟之脉】六脉弦数,少阳有热。若见洪长,阳明有邪。若见沉数,里有热结。
【瘅疟之治】仲景以脉平者,用白虎加桂枝汤,治太阳阳明。家秘用桂枝黄芩汤,兼治 少阳阳明。《准绳》于风邪疟中,补出三阳和解汤。余于瘅疟中,亦补立三阳和解法也。

白虎加桂枝汤
治但热无寒,骨节疼痛,时呕之疟。

知母 甘草 石膏 粳米 桂枝
桂枝黄芩汤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石膏 知母 桂枝 陈皮 南方热令,多用羌活以易桂枝。

按∶此二方,以但热,故用知母、石膏。以骨节烦疼,不得不用桂枝和营卫通其表里 ,此治阳明经之疟。又借太阳经之桂枝,以治骨节烦疼。以桂枝与石膏同用,则桂枝藉石膏 之凉,不碍里热;石膏藉桂枝之辛温,亦不碍表寒矣。
【目录】卷四\疟疾总论【篇名】外感疟疾属性:(即暑疟)
【湿热疟之症】身体重痛,肢节烦疼,呕逆胀满,胸膈不舒,此湿热疟之症也。
【湿热疟之因】《内经》云∶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
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则 【湿热疟之脉】若见浮紧,表有寒湿。若见浮缓,乃是风湿。若见弦数,湿而兼热。
【湿热疟之治】《内经》有其论,仲景无其方,桢意身体重痛,肢节烦疼,脉浮紧者,
活败毒散。右脉弦长,呕逆胸满者,柴葛平胃散。六脉洪数,湿热者,加味香薷饮,调益元
羌活败毒散
治湿疟表邪多有者。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桔梗 枳壳 陈皮 甘草
柴葛平胃散
治湿疟胸次不平者。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柴胡 干葛 头痛身痛加羌活。无汗,加防风。

加味香薷饮
治暑湿之疟。

香茹 浓朴 扁豆 甘草 川黄连 【目录】卷四\疟疾总论【篇名】外感疟疾属性:【肺热瘅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