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76-症因脉治-第71页

物成形,凭陵为患,则疟疾不瘥,而成疟母之症 【疟母之脉】或牢或结,或见沉弦,或见沉滑,沉弦疟邪,沉滑痰结,沉实食积,沉涩 【疟母之治】仲景用鳖甲煎丸、疟母丸、陶氏加味二陈汤。
\x鳖甲煎丸\x 仲景原方。
鳖甲 乌扇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苈 石苇 浓朴 丹皮 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虫 阿胶 蜂窠 赤硝 蜣螂 桃仁 \x加味二陈汤\x 即二陈汤加常山、草果、海石、瓦楞子。
<目录>卷四\疟疾总论<篇名>内伤疟疾属性:(即胃疟)
【食积疟之症】胸膈不利,噫气吞酸,临发胸前饱闷,呕吐不宁,多发午后未申之时,
【食积疟之因】饮食过饱,停积中宫,或痰或饮,互相交结,偶遇六淫之邪,内外交争 【食积疟之脉】滑实停滞,滑数兼热,右手弦滑,痰食之诊。左手弦滑,疟邪尚结。
【食积疟之治】草果饮、清脾饮、枳术汤、香砂平胃散、海石二陈汤、常山饮。
\x草果饮\x 治寒疟初愈,服此进食理脾。
草果 紫苏 川芎 青皮 白芷 甘草 生姜 气不顺,加熟砂仁。胸前饱闷,加枳壳。
\x清脾饮\x 治食滞太阴,脾有痰饮,寒热发疟之症。
青皮 浓朴 白术 草果 柴胡 黄芩 茯苓 半夏 甘草 加生姜、大枣。寒热,加柴胡。恶寒发热,加羌活。口干,加知母、葛根、天花粉。
\x枳术汤\x 治食积成疟之方。
枳实 白术 胸前饱闷,加草果、浓朴。呕,加陈皮、半夏。
\x香砂平胃散\x 治食积胃家成疟之症。
藿香 苍术 浓朴 甘草 熟砂仁 呕加葛根、半夏。
\x海石二陈汤\x 治中脘有痰之疟。
海石 陈皮 甘草 白茯苓 熟半夏 \x常山草果饮\x 治痰积中脘,胸满不食,呕吐不饥,胃家痰实之疟。
常山 草果 半夏 陈皮 茯苓 苍术 浓朴 甘草 <目录>卷四\疟疾总论<篇名>内伤疟疾属性:【三疟之症】三阴经疟也,发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也;发于寅申巳亥日者,厥阴疟 也,发于辰戌丑未日者,太阴疟也。以其间两日而发,故名三疟症也。
【三疟之因】三阴经藏气不和,六淫之邪,得以外入,阴经属脏,脏主乎里,而三日一 。如阳经之疟,邪气初入太阳,其经主表,其位主外,是以一日一发。若入阳明少阳,则在 肌肉之内,其经稍深,其发渐迟,是以间日而发。今乃邪入三阴,其经深,其发迟,是以三 【三疟之脉】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滑者痰,弦涩者血,弦细者虚,弦大者实,左脉弦大,表邪之别。
【三疟之治】疟在太阴经,加减白术膏。在少阴经,加减地黄汤。在厥阴经,加减逍遥 散。又有何首乌四味截疟汤、当归补血汤,乃通治三疟之方也。
\x加减白术膏\x 此治太阴经疟。
白术 当归 黄 柴胡 芍药 何首乌 陈皮 炙甘草 加大枣肉同煎取膏。
恶寒加羌活、升麻。热多加山栀、黄芩、知母。寒多加生姜。有痰加半夏。口 渴加干葛。日晏一日,加升麻。
\x加减地黄汤\x 治少阴经疟。
熟地黄 牡丹皮 白茯苓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柴胡 白芍药 热多加山栀、知母、黄柏。寒多加羌活、独活。
\x加减逍遥散\x 治厥阴疟。
当归 白术 柴胡 陈皮 白茯苓 丹皮 甘草 山栀 白芍药 热多加黄芩。寒多加生姜。恶寒加羌活、升麻。
\x四味截疟汤\x 治一切诸疟。
何首乌(五钱) 羌活(二钱五分) 山楂肉(一钱二分) 青皮(七分)
上合煎,露一夜,临发日五更温好,向东南服之。
\x当归补血汤\x 家秘治三阴久疟不愈。
当归 黄 柴胡 白芍药 桢用此方,治三阴经血虚之疟,当归补血汤加柴胡、芍药,以定寒热。此方不独治疟,
并治一切血虚发热,但邪盛者不可用。
<目录>卷四\疟疾总论<篇名>内伤疟疾属性:【游疟之症】先起三疟,后又加一发,连发两日,只停一日。如少阴经子午卯酉日之疟 ,至明日辰戌丑未,又加一发,此少阴之疟,余邪游入太阴。又如辰戌丑未之疟,至明日寅申 巳亥,又加一发,此太阴之疟。余邪游入厥阴,故曰游疟之症也。
【游疟之因】其血气亏损,脏气不足,外邪客阴经,三疟乃作。若疟邪充盛,则游溢他 经,故连发二日,止停一日,俗名游疟也。
【游疟之脉】脉多细数,或见沉细,或见虚大,或见弦滑,或见沉伏。
【游疟之治】先治本经见症。如厥阴之疟,先以加减逍遥散,加升麻、柴胡。少阴之疟 ,加减地黄膏,加升麻、柴胡。太阴之疟,以加减白术膏,加升麻、柴胡。提还本经,则所游 之经自退。古方皆不分经络,辄以补药混投,未当。诸方俱在前三疟症中。
\x加减逍遥散\x 方见三疟。
\x加减地黄膏\x 方见三疟。
\x加减白术膏\x 方见三疟。
人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