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77-痘疹心法要诀-第1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生地黄 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研) 丹皮 红花 甘草(生) 木通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解毒汤最灵,元参桔梗麦门冬,归芍生地翘牛蒡,丹皮红花草木通。
【目录】卷三\痘中杂证(上)
【篇名】口喷秽气属性:发痘脾胃被毒侵,口喷秽气不堪闻,毒火燔灼宜速治,加味归宗功效神。
【注】毒火侵炙脾胃,故口出臭味,令人难近。盖出痘全赖脾胃以为根本,今为毒火 侵害,则根本受伤。不急救之,必至脾胃溃烂而成大害。须以归宗汤治之,秽减庶可望生。

归宗汤
(方见发热证治)

【目录】卷三\痘中杂证(上)
【篇名】不食属性:便秘不食解毒汤,脾虚不食参术良,不食咽肿甘桔剂,伤食恶食平胃尝。
【注】痘疮赖气血以成功,气血藉饮食以生化,自起胀、灌浆以至收靥、结痂,俱以 胃壮为根本。故痘中遇不食之证,须要明辨。如大便秘结,痘疮 紫不食,此毒盛血热也,
宜凉血解毒汤加黄芩、黄连、大黄主之。若痘色灰白,泄泻不食,此脾气虚弱也,人参 白术散主之。行浆时欲食而复畏食,此咽门肿痛,难以下咽也,宜加味甘桔汤主之。设 喜食过多,恶食不食,乃内伤饮食,胃有宿滞也,宜加味平胃散主之。

凉血解毒汤
(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人参白术散
(方见喘证)


加味甘桔汤
(方见呛水)


加味平胃散
(方见腹痛)

【目录】卷三\痘中杂证(上)
【篇名】汗属性:热少汗微营卫畅,太过须防阴液亡,自汗不止保元剂,盗汗夜热六黄汤。
【注】卫气乃护卫皮肤,固守津液,使不走泄者也。痘证见此,是痘毒之火由里达表,
干于卫气,腠理疏,故汗出矣。初见有微汗者,是荣卫通畅,毒从汗解,实良候也。但 汗为血液,太过则阴液必亡,须紧防之。如起胀后大汗不止,未行浆,恐不能灌;既行 浆,恐不能靥;既靥,尤恐气血虚脱,最为可畏。自汗为阳虚,急于敛汗,以保元汤主 之;盗汗为阴虚,急于降火,以当归六黄汤主之。

加味保元汤
人参 黄 (蜜炙) 浮小麦 甘草(炙) 广桂枝 白芍(炒)

水煎服。
【方歌】阳虚汗出用保元,人参黄 浮麦甘,广桂枝同白芍药,敛汗实腠此为先。

当归六黄汤
黄芩 黄柏 黄连 生地 熟地 当归 黄 (生)

水煎服。
【方歌】六黄汤敛阴虚汗,黄芩黄柏共黄连,生熟地黄当归配,黄 倍用效通仙。
【目录】卷三\痘中杂证(上)
【篇名】秘结属性:痘疮内外宜宣畅,秘结气血鲜流荡,大便不通四顺宜,小便秘涩八正当。
【注】凡出痘,二便最喜通畅。以痘属毒火,惟通畅然后经络疏利,气血流动,而无 壅遏之患。一有不通,则毒火不能外达,必至内攻而生患。初出大便秘者,四顺清凉饮 主之;小便秘者,八正散主之。若至成浆时,切勿轻用。

四顺清凉饮
白芍药 当归身 甘草(生) 生大黄 水煎服。

【方歌】四顺清凉治秘结,大便不通毒火烈,白芍当归大黄草,急急煎服效最捷。

八正散
车前子 瞿麦 蓄 栀子仁 大黄 甘草(生) 木通 滑石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八正散治小便秘,车前瞿麦与 蓄,栀子大黄木通草,更入滑石煎成剂。
【目录】卷三\痘中杂证(上)
【篇名】泻泄属性:初热作泻柴苓先,脾虚冷泻木香煎,色黄酸臭胃苓治,灌浆虚滑豆蔻丸。
【注】痘证不喜秘结,更忌泻利。初出时泻,尚具开通之功,火热由利而解。若泻甚,
则是邪气并于肠胃,迫而下降,使传化失常也,宜柴苓汤主之。起胀时泻,手足逆冷,痘 不起,其色淡白,此冷泻也,以陈氏木香散主之。如中满恶食,泻黄酸臭,手足心热,面 赤疮红,此胃热作泻,以胃苓汤主之。惟成浆时尤为紧要,盖痘疮至此,津液已衰,脾 胃已弱,复加泄泻,则百变丛生,急以豆蔻丸主之。

柴苓汤
黄芩 半夏(姜炙) 白术(土炒) 甘草(生)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柴胡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痘形未见先泄泻,柴苓疏利功最捷,芩半术甘赤茯苓,猪苓柴胡共泽泻。

陈氏木香散
(方见厥逆)


胃苓汤
陈皮 浓朴(姜炒) 赤茯苓 苍术(米泔水浸、炒) 猪苓 泽泻 白术(土炒)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里实作泻胃苓治,陈皮浓朴赤茯苓,苍术猪苓并泽泻,减桂倍术效无穷。

豆蔻丸
白龙骨( ) 肉豆蔻(面裹,煨,去油) 木香(煨) 砂仁 诃黎勒肉(面裹煨,各五钱)

赤石脂( ,七钱半) 白枯矾(三钱)
共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
【目录】卷三\痘中杂证(上)
【篇名】痢疾属性:痘疮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