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94-研经言-第5页

意逆之也。夫温与疫既为虚位,则其为病不 一。但因于寒暑,而又有四时不正之气挟之,则为天行温疫,属伤寒;若因于寒暑,而又 有山川林谷及天地雾雾之气抑之,则为瘴疫温瘴,亦通称为温疫;因于寒暑,而又有鬼神之 气乘之,则为疠疫,亦称温疫,属杂病;苦因于寒暑,而又有饮食之气间之,则发为杂病,
如霍乱、疟、疸之类,皆不称为温疫,属杂病。条分缕析,而后温疫诸杂出之论,不至目炫 。此温疫数者中,惟鬼神一因与因于寒暑者,言多相混,近世不能分别,须细参《病源》卷 十疠疫、瘴气两候及《千金》卷九辟温篇自明。《病源》疠瘴不与温病同篇,而另列为一卷 ,《千金》以两温分居二篇首尾,岂无意哉?而鬼神之不兼温疫者,自属中恶,与伤寒法无 涉。犹瘴不兼温疫,但为之瘴;饮食不兼温疫,但谓之伤饮食而已。
<目录>卷一<篇名>疟论属性:叶案治疟,不用柴胡,徐评非之。解之者曰∶治伤寒少阳正疟用柴胡,治秋间寒热类疟 不用 柴胡。泉应之曰∶否,不然。《素·疟论》以夏伤于暑为端,而余疟附焉,是秋间寒热之为 正疟,经有明文。《病源》、《千金》皆本经说。《外台》既列《病源》之论,而所集方不 下千首,鲜用柴胡者。可见谓秋间之寒热,不用柴胡则是,而指为类疟则非。仲景于少阳篇 明言往来寒热,形如疟状。“如疟”二字,正类疟之谓。少阳症之为类疟,出于仲景亲口,
今反指为正疟何耶?但诸医犹止误于论症,徐氏则并论治亦误。何以言之?伤寒邪从表入,其 里无根,以柴胡提之则出;夏秋之病,新凉在外,而蕴暑在中,其里有根,若以柴胡提之,
则外邪虽解,而内热即升,横流冲决,不可复制,往往有耳聋、目赤、谵语神昏、汗漏体枯 ,延成不治者,不得不以徐说为淫辞之助也。噫!亦究古训而已矣。
<目录>卷一<篇名>尸疰疳蒸四大症论属性:五尸、五疰、五疳、五蒸,杂病中之四大症也。仲景《伤寒》始言蒸蒸,《金匮》狐惑 实开 疳症,而走马汤治飞尸,獭肝散治冷疰,已略具大纲矣。至《巢源》、《肘后》、《千金》
、《外台》诸书,始畅厥论,以为内科专家最重之任也。近世书中鲜有之,非近世无此四症 也。医者遇尸疰,诡以肝气目之;遇疳蒸,诡以劳病目之。相沿既久,遂不措意,因不列名 耳!然“尸疰”二字,涉于不祥,“疳蒸”二字,仅见儿科。今若称此以告诸病家,及加诸 年壮,不几骇人听闻乎!古名诚难复也,但须于肝气一门,知有尸、疰二症混其中;于劳病 一门,知有疳、蒸二症混其中。隐其名而存其实,则临症了然矣。至古人治此四症之效方,
亦欲为大医者,所不可不备也。
<目录>卷一<篇名>虚劳论属性:今之所谓虚劳,古之所谓蒸也;古之所谓虚劳,今之所谓脱力也。《金匮》必列虚劳者 ,以 见伤寒自有因脱力得者也,俗称脱力伤寒本此,知此而《金匮》虚劳诸方能用之矣。(俗称 脱力,不专指疲劳言,凡五劳皆在其中。)脱力有成痼疾者,有在一时者,有着一处者,苟 因劳伤气血不复,皆得称为虚劳。人但泥于弱症损症之不起者为虚劳,而不知彼特其一端也 。若一时一处之虚劳,则或待治而后愈,或不治而自愈,无甚足异。第既有虚劳之因,风寒 随而入之,《金匮》本为风寒尽其变,故浑言之曰虚劳,不复分别其为何劳。推而准之,伤 寒劳复,乃虚劳之在一时者,亦不分别其若者为操作之劳,若者为房室之劳也。根据义本当列 此篇末,编《伤寒论》者,欲其便览,移置如此耳!他如《脉经》云∶病患一臂不随,时复 转移在一臂者,此为微劳,营卫气不周故也,久久自愈。乃虚劳之着一处者,亦不分别有为 何劳,亦以有本病可列故也。此经又有劳疟,《千金》、《外台》有劳嗽、劳聋,凡在一时 及着一处者皆仿此。读古人书,须辨其名,以究其指,医亦如之。诚能知此,何至以建中汤 等方,误投之蒸病也哉?
<目录>卷一<篇名>传尸劳论属性:《外台》始有传尸劳之名,历宋至今,皆着于录。尝欲问其为何病,则诸老医无能言之 者。
及泉习之有年,乃知传尸劳者,合尸、疰、疳、蒸四大症以名之也。初以体虚受邪,入感尸 虫,于是沉沉默默,无处不恶,而不能的言所苦,此时名之为尸可也;甚而发热、喘促、颧 赤,名之为蒸可也;及其项间生块、唇口喉舌皆疮,名之为疳可也;至差而复剧,死而传人 ,则为注矣。备此四症,故方法不一,各据见在为言也。古人 、无辜、伏连、尸注等称 ,亦各据一端为言也。余幼时,胞姑有病此死者,及长,而嫡妹又病此死,然皆不传染,殆 相似而未的者欤!要之,已备尸、疳、蒸三大症矣。遇是症者,倘能分别论治,其于古方清 热、调胃、杀虫诸法,庶不贻误,特未必其果愈耳!
<目录>卷一<篇名>肺萎论属性:肺萎,肺之大叶不举也。其外症以咳而唾白沫者为真。《病源》或兼欲咳不能咳及呕逆 、小 便言之,成无己注《伤寒论》,则以咽喉不利、唾脓血为肺萎,皆非的候。惟《外台》引许 仁则云肺萎之状,“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