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0-简明医彀-第31页

芷、细辛。
\x咽痛甘桔汤\x (方见咽喉)
\x玉枢丹\x (方见蛊门)
\x藿香正气散\x (见二卷末)
又 人中黄饭丸,每七十丸白汤下。极热者饮粪清,效。
<目录>卷之二\瘟疫<篇名>大头瘟属性:因天行邪气,客于三阳之经,头目俱肿而为病也。太阳头顶、脑项赤肿,宜荆防败毒散加羌活 、本。阳明鼻额面肿,二目不开,气喘口干,普济消毒饮;内实,防风通圣散间服。少阳耳之上 下、前后、头角赤肿,寒热胁痛,小柴胡加消毒药;头面大肿、发热骨痛,冲和汤、冬麻黄汤,汗 出肿消。
<目录>卷之二\瘟疫<篇名>虾蟆瘟属性:天行邪气,客于少阳,颈项并腮俱肿大,如虾蟆样,故名。宜用消风清热之药,宜败毒散,倍 羌活,加酒炒黄芩、大黄,随病加减,不可峻用降药。内实虽用硝、黄,须细细呷之。如有大热狂 证,可用承气汤、白虎汤等治之,或水渍法,看轻重用。
\x普济消毒饮子\x 疫疠初觉憎寒壮热,头面渐肿,咽喉不利,服之即愈。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各五钱) 人参(三钱,无亦可) 陈皮(去白) 甘草 玄参 (各二钱) 马勃 连翘 牛蒡子 桔梗 板蓝根(各一钱) 柴胡(八分) 升麻 僵蚕(各七 分)
上为末,半用汤调,卧床慢服;半用蜜丸噙化,如上法。或加防风、川芎、薄荷、当归、细辛 ,水煎服。如大便秘,加酒煮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头疼骨痛、身热,宜先汗之。
\x二黄汤\x 治大头瘟。
黄连 黄芩(俱酒炒) 生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五钱水煎服,慢呷;未退加牛蒡、芒硝。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防风;阳明石膏;
少阳柴胡。渴加栝蒌根,或口干,葛根;身痛,羌活、防风、芍药。
\x水渍法\x 治内外热极(法见伤寒。)
\x简便方\x 治瘟疫瘟热。大渴欲饮水者,蚯蚓泥擂新水饮之。
又方 晚蚕沙,擂水滤清汁饮。
又方 向东桃枝叶煎汤浴,席围汗出。
又方 以真降香烧,辟邪,小儿带之。
又方 赤小豆囊置井中,三日取起,向东立,水吞。男三十粒,女二十粒。举家服之,不染瘟 疫。
瘟疫咒法(并治邪病,宜戒房室、荤酒。)
用枣一枚,咒曰∶“华表柱”,念七遍,望天罡取气一口吹枣上,令病患嚼吃,汤下。此三字 鬼之祖 名也。
宣圣辟瘟丹(孔氏六十余代用之)法以腊月二十四日五更初,取井花水,在乎旦第一汲,盛净 器中,量人口多少,浸乳香至岁旦五更,令温暖。从小至大,每人以乳香汤饮之,香一小豆块吞下 ,则一年不患时疫。
\x五瘟丹\x 黄连 黄柏 黄芩 山栀 香附 紫苏 甘草梢 上七味,生为末。将大黄三倍煎汁熬膏,和丸鸡子大,朱砂、雄黄为衣,金箔贴。每用一丸,
取泉水七碗,浸化,可服七人。前方,乙庚年黄芩为君;丁壬,山栀;丙辛,黄柏;戊癸,黄连。
甲己,甘草为君者,加一倍也,余减半。
\x鸡子清饮\x 治热病。五、六日壮热之甚,狂言欲走。
鸡子(二枚,取清) 芒硝(研细) 软石膏(研细。各二钱)
上先取新汲水调硝石末,次下清,搅匀,分二服。
<目录>卷之二<篇名>痼冷属性: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散。不散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 。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按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坚痞腹满 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盖痼冷之证,乃真阳耗 散,脾胃亏伤,又啖生冷难化之物。或受风寒阴湿,经年累月,日久乃成。则脾胃因而渍积,脏腑 致成虚寒。及有外邪触犯,内外邪相感,忽然而作手足厥冷、战栗憎寒,呕吐涎沫,脐腹绞痛,或常得大便洞泄,小便 频数,饮食不化,咳嗽, 疝等证。其脉沉而迟,治宜温养脾胃,补益气血,助阳固本。
\x主方\x (理中汤)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寒甚加附子或川乌。生姜七片,黑枣二枚,水煎服。未安加丁香、木香、砂仁、白豆蔻、胡椒 、肉桂、茴香、沉香、荜茇之类,随轻重用,另研末调入服。以上皆暖脾胃、温脏腑之品,随证加 减用之。
气血虚,十全大补丸;下元冷惫,桂附八味丸(二方见补益。)
\x兜肚方\x (治腹中寒积痼冷,用之神效。兼丹田、神阙,令人有子。男、妇可用。有孕去之。)
檀香 排草(各一两) 沉香 丁香(各五钱) 马蹄辛 广零陵 白芷 丁皮(各六钱)
甘松 附子 乳香(各二钱) 麝香(五分)
上为末,和揉艾绵铺中,用帛做成兜肚,以线钉定,勿令移动,外又细夹兜肚及小腹,初裹一 夜,日去之,渐至二夜一去之,渐至五夜一去,方可常裹。
\x洗浴法\x 治下元虚寒,一切冷病。腰腹冷痛,崩漏带下,小腹癖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