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4-类证治裁-第10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见一卷中风。
〔夜热〕
何首乌散
生何首乌(五钱) 青陈 草(各一钱) 姜(七片) 大枣(三枚) 露一宿。

〔阴阳〕
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营卫〕
养营汤
见二卷劳瘵。

〔营卫〕
何人饮
首乌 人参(各三钱) 当归 陈皮(各二钱) 姜(三片)

〔阳虚〕
六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补截〕
四兽饮
六君子汤加 乌梅 草果 姜 枣 〔阳虚〕
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补脾〕
归芍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归、芍。

〔脾胃〕
参苓白术散
见三卷睥胃。

〔吐蛔〕
乌梅丸
见三卷呕吐。

〔阴虚〕
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阳虚〕
八味汤
见一卷中风。

〔气癖〕
鳖甲饮子
鳖甲 术 槟 朴 芎 芍 陈草 乌梅 草果 姜 枣 〔血癖〕
何膝煎
首乌(制二两) 牛膝 鳖甲(醋炙,各一两) 当归(五钱)

橘红(三钱) 虚加人参,发日空心服。
【目录】卷之四\阴疟论治【篇名】阴疟脉案属性:房弟 阴疟寒热俱重,汗多不寐,气促,腹痛大便频,左脉微软,右关尺弦长,此脾虚肝乘而心阳不摄 也。用法宜以温通甘缓,兼佐酸泄,理中汤加茯神、龙眼肉、草蔻、肉蔻、白芍。三服而神爽,痛泻止,
寒热亦减。继用归脾汤丸加山药、莲子、何首乌等,渐瘳。
毛 三疟早用截剂,寒热无定,头汗冷,呃逆,沫吐青色,面惨黑,手足厥,脉沉数小。乃邪入厥阴,
在里瘀浊上犯清道,治先通阳泄浊。用吴茱萸汤加丁香、干姜、制半夏、青皮、茯苓,浊逆已止。嗣用四逆汤,
肢和,疟二日发,用四兽饮,寒热渐轻,接服八珍丸料加首乌、牛膝、砂仁、半夏、姜汁、煮枣肉为丸。
病除。
朱 深秋疟发三阴,头眩,热甚不渴,溺痛,右脉较大。必系暑湿伏邪内蕴,昔人治疟无汗须令有汗,
乃邪从外泄。今值霜降,气令收肃,虽用辛解,邪不得越,尚难稳许愈期。紫苏、半夏、青蒿、石斛、生薏仁、
当归、鲜何首乌、知母,数服微汗,寒热减,右脉平,两关稍虚,治宜扶正兼去邪。六君子汤加鲜何首乌、
炙鳖甲、当归、知母以清透营分,加姜、枣煎服,得痊。
钱氏 怀妊六月余,客岁阴疟未止,因食牛脯,腹满不饥,谷食亦胀,致寒热沉绵,盛暑怯寒,衣絮无 汗。此卫阳大衰,腑失通降,正虚邪锢,须防胎损,治宜温卫通腑,忌用 术守补。潞参、鹿胶、当归、茯苓、
草果、煨姜、炒楂肉、半夏、陈皮。六服疟止。
族某 三日疟经年未止,处暑后燥气加临,日发寒热,食顷烦嘈干呕,色悴甚,渴眩痔痛。此燥热伤 阴,胃液虚而阴火上乘下迫也。仿甘露饮意。用生地黄(炒)、知母(酒炒)、麦冬、石斛、花粉、生白芍、
阿胶(水化),数服症退,用何人饮疟止。
朱 三阴疟发日晏,脘痞呕酸,乃半夏泻心汤症耳。犹服知母、乌梅、穿山甲等苦酸透络截剂,遂令 寒热无汗,三日两发,
舌有蟹爪纹,是脾脏寒水旁溢支络,别成窠臼,一增为两,求轻反重矣。宜六君子汤温脾以运湿,水湿去则寒 热轻,不致邪伤肝肾,延成羸怯。潞参、于术、云苓、陈皮、半夏姜制、砂仁、草果、煨姜。数服已去其一,
仍二日一发,又数服,发益早,即寒热亦微。以原方药制末,加牛膝(炒),去草果,用姜汁和枣肉为丸,服 愈。
房弟 三日疟初发,寒痰甚多。先令将陈香橼去蒂,纳明雄黄(五钱,水飞研),炭火 (勿令烟泄),
存性,共研细,空心开水下。卧片时,以箸探吐痰涎,再服再吐,(能吐出胶痰更好。)吐半日,饮粥汤吐 止,病愈后,调补元气以杜复发。
李 患前症夜发。用何首乌散,后以劳力鼻衄,寒止热甚,治宜和阴透邪。乌梅肉(二钱)、白芍(三钱)、
知母(酒炒,钱半)、鳖甲(炙,三钱)、生首乌(四钱)、生地黄(二钱半)、牛膝(酒蒸,钱半),
数服而止。(此酸味可以和阴,阴药可以透邪。)
秦 阴疟误药,寒热缠绵,无汗,面浮腹肿,眼色如金,肉黄便泻,脉左沉缓,右虚濡,水湿渍里溢肤,
势成痞胀。用分消法。大腹皮、茵陈、制半夏、生薏仁、茯苓(各二钱)、苏梗、陈皮、谷芽(各一钱)、
枳壳、砂仁(各八分)、浓朴(五分)、姜(三钱)、车前子(五分),溺爽汗出,诸症俱退,去苏梗、枳、
朴、加鸡内金(炙三钱)、于术(炒一钱。)仿利水实脾法得愈。
【目录】卷之四【篇名】霍乱论治属性:霍乱多发于夏秋之交,其症烦满腹痛,上吐下利、头痛身热、挥霍撩乱,甚则转筋入腹,四肢逆冷。良 由起居冷热不调,饮食生冷失节,清浊相干,水谷不化。邪在上焦则吐,在下焦则利,在中焦则吐利交作,
谓之湿霍乱。若胸腹绞痛,欲吐不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