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4-类证治裁-第12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木,
属阳气虚。牛皮胶煨化,和肉桂末浓涂之。口舌麻木,吐痰涎。止麻消痰汤。气虚加人参,血虚加当归身。
合目则浑身麻木,开眼则止,东垣以为阳衰,湿伏阴分。用三痹汤去乌头,加黄柏、苍术。腹皮麻痹,多煮葱 白食之即愈。一块不知痛痒,遇阴寒益甚,属痰挟死血,宜活血行气。二陈汤加川芎、当归、怀牛膝、韭汁,
白芥子研末,葱姜汁调敷外。专因血瘀,四物汤加韭汁、桃仁、红花。专因气滞,开结舒筋汤。有自头麻至心 窝而死,或自足心麻至膝盖而死。麻骨方。妇人因悒郁气结,致发麻痹者,当舒郁。逍遥散加香附、川芎。
《沈氏尊生书》曰∶治麻木,须补助气血,不可专用消散。方书有谓大指次指,忽然麻木不仁者,三年内须防 中风。宜服地黄 饮子,或十全大补汤加羌活、秦艽。若古法服愈风汤、天麻丸,开其元腑,漏其真液,适以招风取中,预防云 乎哉。
【目录】卷之五\麻木论治【篇名】麻木脉候属性: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体;关后得之,麻在下体。浮而缓属湿,为麻痹;紧属寒,
为痛痹。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
【目录】卷之五\麻木论治【篇名】附方属性:〔治麻〕
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治木〕
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卫气〕
神效黄 汤
参 陈 芍 草 蔓荆子 〔肺气〕
芍药补气汤
芍 陈 草 〔营气〕
八仙汤
八珍汤加 陈 夏 羌 防 柴胡 桂枝 秦艽 牛膝 〔清暑〕
人参益气汤
(二钱) 参 草(各钱半) 白芍(七分) 柴胡(六分) 升麻(五分) 五味子 (三十粒)

日二服。第二曰∶ (四钱) 红花(三分半) 陈皮(五分) 泽泻(三分) 亦日二服。第三曰∶ (三钱)
黄柏(六分) 陈皮(钱半) 升麻(一钱) 泽泻(钱二分) 白芍(二钱半) 炙草(五分) 五味子(三十五粒)
亦日二服。
〔冷风〕
独活寄生汤
见一卷湿。

〔湿热〕
二妙丸
见一卷湿。

〔臂麻〕
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指麻〕
二术二陈汤
见二卷痰饮。

〔指尖〕
桑尖汤
嫩桑尖(五钱) 汉防己(三钱) 当归(二钱) 黄 茯苓(各一钱半) 威灵仙 秦艽 (各一钱) 川芎 升麻(各五分) 加人参亦可。

〔口舌〕
止麻消痰汤
芩 连 苓 夏 蒌 桔 陈 枳 草 天麻 南星 细辛 〔合目〕
三痹汤
见本卷痹。

〔行气〕
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血瘀〕
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

〔气滞〕
开结舒筋汤
紫苏 陈皮 香附 乌药 归 芎 羌 夏 星 苍术(各八分) 桂枝 甘草(各四分)

〔头足〕
麻骨汤
人粪烧灰,豆腐浆调服,即止。又方,川楝子烧灰为末,每服二五钱,酒下。

〔舒郁〕
逍遥散
见一卷火。

〔中风〕
地黄饮子
见一卷中风。

〔补虚〕
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通治〕
愈风汤
见一卷中风。

〔诸风〕
天麻丸
天麻 牛膝 萆 元参(各六两) 当归 羌活(各十两) 杜仲(七两) 熟地(一斤)

附子(三两) 炼蜜为丸。
【目录】卷之五\麻木论治【篇名】麻木脉案属性:眭氏 年近六旬,肢麻头晕屡发。今春头右畔麻至舌尖,言蹇目红,龈浮齿痛,厥阳升逆,鼓煽痰火,入 窍入络,轻为麻瞀,甚则口眼 僻,手足不随,偏枯类中,由来者渐矣。用滋阴镇阳以熄风,缓效为宜。熟 地(四钱)、钩藤(三钱)、石斛、杞子、茯神、白芍、牡蛎、磁石(各二钱)、羚羊角(七分)、山栀、
甘菊(俱炒。各一钱)。十数服症减,去磁石,加冬桑叶、黑芝麻,再去钩藤、栀、菊、羚角等,加潞参,
以桑甚熬膏,及阿胶和丸。渐安。
【目录】卷之五【篇名】痉症论治属性:痉症,体劲直而背反张,病在筋也。筋者血之所荣,伤于邪则成痉。经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亦有 因寒因风而分刚痉柔痉者,有误汗误下而致痉者,有疮家发汗而痉者,有中风暴仆而痉者,有产后亡血而痉者,
有小儿急慢惊而痉者,有破伤风湿变痉者,有暴病忽见口噤头摇戴眼反折者,皆痉病也。其症身热足寒,项 强齿噤,手足抽掣,角弓反张,脉皆沉伏弦紧。其因多由血液虚燥,筋脉失荣,风寒湿热之邪,得以袭入经络 而为病。此陈无择、薛立斋、张介宾诸贤,所以切指痉为亡血阴虚也。故宜滋营液以治本,疏风湿以治标。症属 表者,如《金匮》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为刚痉,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
不恶寒,为柔痉,栝蒌桂枝汤。属里者,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属阳明,若便硬,可与 大承气汤。属半表半里者,如《医通》云∶一边牵搐,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