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4-类证治裁-第131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不痊,菊花茶调散、芎犀丸、
透顶散。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三才汤加牡蛎、阿胶、白芍、茯神、炒甘菊花。肾虚水泛 者,头痛如破,昏重不安,六味汤去丹皮,加沉香,更以七味丸、人参汤下。因肾虚气逆,为肾厥,玉真丸、
来复丹。外如雷头风,头痛起块,或鸣如雷震,清震汤。大头痛,头面尽肿,由天行时疫,甚则溃脓,普济消 毒饮。轻者发颐,肿耳前后,甘桔汤加薄荷、荆芥、鼠粘子、连翘、黄芩。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
选奇汤。眼眶痛,俱属肝经,肝虚见光则痛,生熟地黄丸。肝经停饮,痛不可开,昼 静夜剧,导痰汤。
东垣曰∶头痛每以风药治者,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太阳头痛,
恶风寒,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黄芩为主。阳 明头痛,自汗寒热,脉浮缓长实,升麻、葛根、白芷、石膏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腹痛,脉沉缓,苍 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厥阴头项痛,或吐涎 沫厥冷,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
此六经头痛之治也。
【目录】卷之六\头痛论治【篇名】头痛脉候属性:寸脉紧急,或浮弦,或短,皆头痛。浮滑为风痰,易治。短涩为虚,难治。浮弦为风,浮洪为火,
细或缓为湿。
【目录】卷之六\头痛论治【篇名】附方属性:〔风痛〕
川芎茶调散
见一卷伤风。

〔寒痛〕
桂枝羌活汤
桂 羌 防 草 〔湿痛〕
羌活胜湿汤
见一卷湿。

〔痰痛〕
半夏天麻白术汤
夏 麻 术 参 陈 苓 姜 麦芽 神曲 苍术 泽泻 〔郁热〕
清空膏
芩 连 羌 防 柴 芎 草 茶调三钱。

〔风热〕
菊花散
见五卷头风。

〔食积〕
香砂枳术丸
木香 砂仁 枳 术 陈 夏 荷叶包,陈米煨饭为丸。

〔伤酒〕
葛花解酲汤
见一卷湿。

〔伤怒〕
沉香降气散
见三卷郁。

〔气虚〕
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血虚〕
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 〔温肾〕
黑锡丹
硫黄 黑铅 加沉香 附子 肉桂 茴香 故纸 肉豆蔻 金铃子 木香 葫芦巴 〔偏痛〕
菊花茶调散
即川芎茶调散,加 菊花 僵蚕 〔偏痛〕
芎犀丸
川芎 犀角 参 苓 辛 栀 麦冬 草 石膏 辰砂 片脑 阿胶 〔偏痛〕
透顶散
见五卷头风。

〔肝阳〕
三才汤
天冬 熟地 人参 〔肾虚〕
六味丸
七味丸 俱见一卷中风。

〔肾厥〕
玉贞丸
见五卷厥。

〔通利〕
来复丹
见三卷呕吐。

〔大头〕
普济消毒饮
见一卷疫。

〔耳肿〕
甘桔汤
甘草 桔梗 荆 防 杏 葛 石膏 鼠粘子 元参 前胡 〔眉棱〕
选奇汤
见五卷头风。

〔肝虚〕
生熟地黄丸
生地 熟地 甘菊 石斛 枳壳 防风 牛膝 羌活 杏仁 蜜丸。

〔涤饮〕
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寒厥〕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 附 辛 〔厥冷〕
吴茱萸汤
见三卷呕吐。

【目录】卷之六\头痛论治【篇名】头痛脉案属性:张氏女 患头痛,每发须吐尽痰沫,痛乃止,诊其脉沉缓,知为太阴痰厥头痛。仿东垣半夏天麻白术汤加 减,愈。按太阴头痛,必有痰也,苍术半夏汤主之。少阴头痛脉沉细,足寒而气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间,则气不畅而头为痛也。
侄 头右偏痛,右上牙龈迄耳根紧掣,右鼻亦窒。一医用大黄、滑石,失之沉降。一医用柴胡、升麻,
失之升提。予谓火郁生风,宜清凉发散,用辛以散风,苦以降火,参气味主治。内用羚羊角、山栀、甘 菊(炒)、连翘、天麻(煨)、桔梗、丹皮、薄荷、钩藤、青荷蒂。外用细辛、白芷、羌活、川芎、当归、
苏叶,煎汤熏洗。日数次,汗泄鼻通,紧痛顿减。后于内服原方去连翘,加知母(为其便燥),数服而平。
此症多由少阳风火郁遏所致,其脉或 左弦右沉,至阳升巅顶,两寸必较浮大,此其验也。
【目录】卷之六【篇名】耳症论治属性:足少阴肾窍于耳,肾气充则耳听聪,故经言精脱者耳聋也。又言肝病气逆,则头痛耳聋,以胆附于肝,而胆 脉上贯耳中也。精脱失聪,治在肾。气逆闭窍,治在胆。凡耳聋以及耳鸣,治法悉准乎此。第就中条析之,有因 劳力伤气者,补中汤加盐水炒黄柏、知母、茯苓、菖蒲。有因房劳伤肾者,滋阴地黄汤、益肾散,加盐炒知、柏。
有因阴虚火动者,磁石六味丸加减。有因病后虚鸣者,四物汤加盐炒知、柏。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