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上立愈。
<目录>卷之六\喉症论治<篇名>喉脉案属性:房侄 舌下地丁左畔略肿,诵读劳倦则发渴颊红,脘闷痰稠,呼吸不利,脉沉少力,或进寒凉药,腹痛 食减。此素廪阴气不足,神劳则五志火动,脾气困倦,故痰气壅而成痹也。经言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 阴少阴君火也,一阳少阳相火也,二经之脉,夹咽循喉,火动痰升,结而不散,其源总由肾阴素虚,水不制火 使然。用六味丸。熟地(砂仁末拌蒸)、丹皮(酒炒)、加参、麦、贝、膝、藕粉蜜丸。服而平。
尹氏 久患梅核,气塞如梗,妨咽不利,非火非痰,乃气郁为患。用郁金、木香、贝母、桔梗、陈皮、
栝蒌皮、甘草,数服效。
<目录>卷之六<篇名>胸痹论治属性: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
浊阴得以上逆,
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展舒。胸 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此《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金匮》云∶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栝蒌 薤白半夏汤。胸痹气急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气塞短气,茯苓杏甘汤、橘枳生姜汤。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姜枳汤。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千金》
治胸痹达背痛,细辛散。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前胡汤。胸中满,噎塞,喉燥唾沫,橘枳生姜汤。
不应,治中汤。胸背闭满,上气喘急,下气汤。胸背疼痛,熨背散。大约阳微者用甘温,苓桂术甘汤。阴凝者 用温通,理中汤。饮逆者用辛泄,吴茱萸汤。痞阻者用辛滑,栝蒌薤白半夏汤。喘逆者用苦降,桂枝加朴杏汤。
痹久者兼通络,旋复花汤。只在旋转上焦清阳,疏利膈间痰气,不与胸痞结胸等症混治,则得之矣。
喻嘉言曰∶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阳气不用,阴气 上逆之候也。然有微甚不同,微者但通其不足之阳于上焦;甚者必驱其厥逆之阴于下焦。仲景通胸中之阳,
以薤白、白酒,或栝蒌、半夏、桂枝、枳实、浓朴、干姜、白术、人参、甘草、茯苓、杏仁、橘皮。选用对症,
三四味即成一方,不但苦寒尽屏,即清凉不入,盖以阳通阳,阴药不得预也。甚者用附子、乌头、川椒。
大辛热以驱下焦之阴,而复上焦之阳,补天浴日,独出手眼。世医不知胸痹为何病,习用豆蔻、木香、诃子、
三棱、神曲、麦芽等药,坐耗其胸中之阳,其识见亦相悬哉。
<目录>卷之六\胸痹论治<篇名>胸痹脉候属性:脉阳微阴弦,即胸痹痛。(《金匮》寸口脉沉迟,关上小紧数,阳衰,胃以上阴寒结聚。
<目录>卷之六\胸痹论治<篇名>附方属性:〔阳微〕\x栝蒌薤白白酒汤\x 栝蒌 薤白 白酒 〔不卧〕\x栝蒌薤白半夏汤\x 蒌 薤 酒 半夏 〔饮邪〕\x枳实薤白桂枝汤\x 枳 薤 桂 蒌 朴 〔虚寒〕\x人参汤\x 参 术 姜 草 〔利肺〕\x茯苓杏甘汤\x 苓 杏 草 〔疏胃〕\x橘枳生姜汤\x 橘 枳 姜 〔复阳〕\x薏苡附子散\x 薏仁 附子 〔痞逆〕\x桂枝姜枳汤\x 桂 姜 枳 〔温填〕\x乌头赤石脂丸\x 赤石脂 乌头 附子 干姜 川椒 〔温散〕\x细辛散\x 细辛 甘草(各六钱) 枳 姜 蒌 地 术(各一两) 桂心 茯苓(各两半)
酒服。
〔下气〕\x前胡汤\x 前胡 夏 芍 草(各二钱) 参 归 芩(各一钱) 姜(三片) 枣(三枚)
竹叶(一握)
〔理气〕\x治中汤\x 见三卷饮食。
〔下气〕\x下气汤\x 杏仁 槟榔 童便煎。
〔外治〕\x熨背散\x 乌头 桂 附 羌 辛 芎 椒 为末,绵裹,烘令暖。
〔阳虚〕\x苓桂白术甘草汤\x 苓 桂 术 草 〔阴凝〕\x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饮逆〕\x吴茱萸汤\x 见三卷呕吐。
〔喘逆〕\x桂枝加朴杏汤\x 桂 芍 草 朴 杏 姜 枣 〔络瘀〕\x旋复花汤\x 旋复 葱管 新绛 <目录>卷之六\胸痹论治<篇名>胸痹脉案属性:赵 有年,胸痹食阻,由举重伤气所致。脉小弱是阳结欲闭之候,述数月前膈痛,饮糜粥辄阻,自 谓膈噎已成。今作胸痹治,通其脘中欲闭之阳。参《金匮》法,栝蒌、薤白、桔梗、杏仁、橘白、丁香,用辛 滑温通,胸脘俱爽,食入不拒,竟进粥饭,然病初愈,恣意粉团干饭,非高年祝噎所宜。
马 病后脉弦胸痛,金不制木,当节劳戒怒。栝蒌、橘白、白芍、茯神、杏仁、炙草、煨姜,二服愈。
糜氏 中年脘痞,食减不饥,吐沫,渐成胸痹。乃上焦气阻,腑失通降。治者以为噎膈,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