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白芷、天花粉、木通、瞿麦。大便秘者,内固清心 散,凉膈散去硝黄,加白芷、花粉、生地。
丹溪曰∶心胃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口食冷物而得,其初当与温散,如桂枝七气汤。或温利之,如 九痛丸。若得之稍久则成郁,郁久必生热,热久必生火,若温散温利,即助火添邪。由是方中以山栀为热药之 响导,则邪易除,正易复,痛易安。又曰∶心胃痛,须用劫药,痛乃止。如仓猝散∶山栀四十九枚连皮炒,
大附子一个炮去皮脐,共为粗末。每三钱,水一盏,酒半盏,煎七分,入盐少许服。加川芎尤妙。能治气自 腰腹间挛急疼痛,不可屈伸,痛不可忍,自汗如洗,手足冷而垂死者。又如愈痛散∶五灵脂、延胡索、蓬术、
良姜、当归,等分为末,每三钱,醋汤调服。治急心胃痛。
【目录】卷之六\心痛论治【篇名】心痛脉候属性:心脉微急为痛,短而数或涩,皆心痛。浮大弦长者死,沉细者生。胃脉微滑为痰饮,滑实为宿食。沉紧为 冷积、沉涩为气滞。数为火,弦涩或芤为死血,忽大忽小为虫,痛甚脉必伏。心痛在寸,腹痛在关,下痛在尺。
【目录】卷之六\心痛论治【篇名】附方属性:〔通治〕
必应散
延胡 香附 艾灰 归身 砂仁 生姜 〔肾心痛〕
神保丸
全蝎(七个) 巴霜(十粒) 木香 胡椒(各二钱半)
辰砂为衣,姜汤下。
〔胃心痛〕
草蔻丸
枳壳(二个) 草蔻(煨) 白术(各一两) 麦芽 神曲 半夏(各五钱) 干姜 青陈(各二钱) 炒盐(五分)
〔同上〕
清热解郁汤
山栀(钱半) 枳 芎 香附(各一钱) 黄连 苍术(各七分) 陈皮 姜炭 炙草(各五分) 姜(三片)
〔脾心痛〕
诃子肉汤
见四卷痢。
〔同上〕
复元通气汤
白丑(二两) 炙甲片 茴香(炒。各一两五钱) 陈皮 延胡 炙草(各一两)
木香(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
〔肝心痛〕
金铃子散
见三卷郁。
〔肺心痛〕
七气汤
见二卷咳嗽。
〔寒厥〕
术附汤
术 附 草 〔热厥〕
清郁汤
陈 夏 苓 曲 连 栀 苍术 香附(各一钱) 川芎(六分) 炮姜(五分)
炙草(三分) 姜(三片)
〔心疝〕
五苓散
见一卷温。
〔通治〕
九痛丸
附子(三两) 茱萸 人参 炮姜 巴霜(各一两) 野狼毒(五钱) 蜜丸桐子大,温酒下 三五丸。
〔饮痛〕
胃苓汤
见一卷中风。
〔饮痛〕
小胃丹
芫花 甘遂 大戟 大黄 黄柏 以白术煎膏和丸。
〔食痛〕
青皮丸
青皮 山楂 神曲 麦芽 草果 〔温散〕
桂枝七气汤
七气汤见二卷咳嗽,此加桂 芍 参 陈 草 〔虚寒〕
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肾寒〕
加减五积散
见一卷湿。
〔血涩〕
神效散
青 陈 枳 曲 桂 芍 草 芷 木香 麦芽 三棱 蓬术 延胡 补骨脂(各七分)
丁香 毕澄茄(各三分) 姜 枣 〔火痛〕
清中汤
连 栀 陈 苓 夏 草 草蔻 姜 〔气痛〕
沉香降气散
见三卷郁。
〔有痰〕
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中虚〕
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补虚〕
六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血痛〕
手拈散
延胡(醋炙) 五灵脂(醋炒) 草蔻 没药 每服三钱,酒下。
〔血痛〕
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
〔悸痛〕
辰砂妙香散
见四卷健忘。
〔悸痛〕
加味七气汤
七气汤加 远志 炙草(各五分) 茯神 菖蒲(各钱半) 姜 枣 〔虫痛〕
翦红丸
莪术 三棱 雄黄 木香 槟榔 干漆 陈皮 大黄 贯仲 糊丸,米汤下。
〔蛔痛〕
乌梅丸
见三卷呕吐。
〔蛔痛〕
妙应丸
见三卷积聚。
〔疰痛〕
苏合香丸
见一卷中风。
〔和胃〕
小建中汤
见二卷衄血,去黄 。
〔寒呕〕
大建中汤
见三卷积聚。
〔气虚〕
参术汤
参 术 姜 陈 草 豆蔻 砂仁 丁香(各一钱) 姜(三片) 或加炒蚌粉二 钱尤妙。
〔气实〕
栀萸丸
山栀(一两半) 吴萸 香附(各二钱五分) 生姜汤下。
〔心痈〕
凉血饮
荆 芷 地 麦冬 芍 栀 翘 草 木通 瞿麦 薄荷 花粉 车前子(各八分)
灯心(十条) 竹叶(二十片)
〔溺涩〕
清心散
地 芍 麦冬 草 远志 赤苓 知母(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加黄连尤妙。
〔便涩〕
凉膈散
见一卷中风。
〔便秘〕
内固清心散
白蔻 人参 朱砂 赤苓 雄黄 绿豆 朴硝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