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4-类证治裁-第20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于纹中引之,以线药纫之。脓出仍肿痛,或为筋膜间隔,
亦用针引,纫以线药。倘刀针割伤,疮口不合,用猪蹄汤洗敷,贴神异膏,服内托黄 丸,则疮口敛。溃后 血自出,四物汤加山栀、丹皮。溃后真阴亏,虚火炎,发热作渴,急用加减八味丸,或五味子汤。溃后发热,
烦躁不寐,血虚也,圣愈汤。自汗不止,气虚也,四君子汤加黄 、五味。发热烦扰,筋惕肉 ,气血虚也,八 珍汤。大渴面赤,脉浮洪,阴虚发热也,当归补血汤。烦扰面赤,脉沉微,阴盛发躁也,四君姜附汤。其溃 后便泻,有因胃伤寒凉不化者,六君子汤加神曲、干姜。有因脾气虚弱失运者,六君子汤送二神丸。有因脾胃 两虚,食少无味,呕泻者,八仙糕。有因气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送二神丸。有因脾肾虚寒者,参附汤送二神 丸。凡一切溃烂诸疮,宜贴贝叶膏,掺腐尽生肌散。溃烂红肿热痛,掺生肌定痛散,或轻乳生肌散。盖腐去则 新生,然必毒瓦斯已尽,方用生肌药。若太早,则患更腐溃。如果毒尽而脾气壮,则肌肉自生,以脾主肌肉也。
如欲腐脱肌生,宜贴绛珠膏。生肌通用,宜搽玉红膏,外以太乙膏盖之。梅疮、杖疮、 疮、下疳等症,去腐 生新,宜贴莹珠膏。新肉已满,不能生皮,宜月白珍珠散掺之。
【目录】卷之八\诸疮论治【篇名】附方属性:〔消散〕
真人活命饮
见五卷鹤膝风。

〔清消〕
金银花酒
金银花(五两) 甘草(一两) 煎好入酒,分三服。

〔疏散〕
荆防败毒散
见一卷疫。

〔和解〕
清热消风散
柴 翘 陈 角刺 苍术 红花 (各一钱) 芎 草 防 归 芍 芩 花粉 银花(各五分)

〔表里〕
内疏黄连汤
栀 荷 翘 芩 桔 归 芍 连 木香 槟榔(各一钱) 大黄(二钱) 甘草(五分)

加蜜一匕,水煎。
〔生津〕
竹叶石膏汤
见一卷伤风。

〔化毒〕
内消散
二母 乳 没 银 夏 花粉 白芨 甲片 角刺(各一钱) 水酒煎。

〔解毒〕
护心散
绿豆粉(一两) 乳香(三钱) 辰砂 甘草(各一钱) 研细。每服二钱,开水调,

日二次。
〔护膜〕
蜡矾丸
黄蜡(一两) 白矾(一两二钱) 熔化,入雄黄(钱二分) 琥珀(研一两) 白矾(一钱)

搅匀,作丸如桐子大,朱砂一钱为衣,每服二三十丸。
〔消托〕
托里消毒散
见本卷乳。

〔溃毒〕
透脓散
生 (四钱) 甲片(一钱) 芎(三钱) 归(二钱) 角刺(钱半) 水煎。

〔消散〕
醒消丸
乳 没(各一两) 麝香(一钱半) 雄精(五钱) 共研和,黄米饭一两捣丸。酒下三钱,

醉盖取汗。
〔溃脓〕
代刀散
角刺 黄 (各一两) 草 乳(各五钱) 每酒下三钱。

〔敷毒〕
如意金黄散
大黄 朴 芷 星 陈 柏 草 姜 黄 花粉 苍术 或蜜、葱汁及酒调敷。

〔贴毒〕
五龙膏
五龙草(即乌蔹) 银花 草 车前草 陈小粉 等分,上四味用鲜者,捣烂,

加飞盐三分,贴。
〔敷毒〕
真君妙贴散
荞面(五斤) 硫黄(十斤研) 白面(五斤) 用清水拌,捍成薄片,晒干,

用时再研,水调贴。
〔气血〕
托里养营汤
参 术 归 芍 芎(各一钱) 熟地(二钱) 五味 麦冬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枣(一枚) 煎。
〔根散〕
铁桶膏
铜绿(五钱) 明矾(四钱) 胆矾(三钱) 五倍子(炒一两) 白芨(五钱) 轻粉 郁金(各二钱) 麝香(三厘) 研细,以米醋于杓内漫火熬,调药末一钱,涂疮根上。

〔毒滞〕
托里消毒散
参 术 归 芍 苓 芎(各一钱) 银花 白芷(各七分) 翘 草(各五分)

〔毒滞〕
托里散
栝蒌(一个) 归 芍 草(各一两五分) 熟地 皂角刺 花粉 银花(各一两)

每用五两,以酒五杯,入瓷器内,浓纸封,隔水煨香,服。
〔补气〕
托里黄 汤
参 归 冬 味 远志 〔气血〕
参 托里散
见本卷乳症。

〔气血〕
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补气〕
四君子汤
参 苓 术 草 〔溃痛〕
内补黄 汤
麦冬(各一两) 参 地 苓 草(各七分) 归 芍 芎 桂 远志(各五分)

姜枣 〔搽敷〕
乳香定痛散
乳 没(各二钱) 寒水石( ) 滑石(各四两) 片脑(一分) 为末,搽患上。

〔和血〕
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 〔补阴〕
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阴疽〕
阳和汤
熟地(一两) 白芥子(二钱) 鹿角胶(三钱) 桂心 炮姜 麻黄(各五分) 甘草(一 钱)

又一方∶麻 桂 姜 三味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