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少痰清者,异功散加枇杷叶、
扁豆灰。劳嗽唾血者,黄 散。肺痿吐血者,人参平肺散。
〔呕血〕血从脘胁呕出,系木火乘胃所致。良由暴怒火逆,胸满胁痛,伤肝动血。柴胡疏肝散。或负重努 力,伤胃动血。是斋白术散。或饮酒火热上升呕血。葛黄散。或房劳竭力,伤肾呕 血。症必面红足冷,烦躁口渴,生脉散合加减八味丸。或虚劳火升,呕血不止。花蕊石散。
【目录】卷之二\吐血论治【篇名】血症脉候属性:失血脉数大为阳盛,涩细为血少,细数为阴火郁于血中,芤为失血,弦紧胁痛为瘀结。寸大尺微,为肺中 伏火。尺盛而寸虚,为肾虚阴火。尺滑而疾,为血虚有热。右脉虚大,为脾胃火。左脉数盛,为肝胆火。失 血脉微弱细小和缓者易治;洪数实大弦急,或虽小按之如循刃,及衄血身热,脉至而搏,呕血胸满引背,脉 小而疾,皆不治。咳出白血,似肉似肺,浅红色者死;喘咳失血,气逆,脉见弦紧细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吐唾血,脉细弱者生,实大者死。
【目录】卷之二\吐血论治【篇名】附方属性:〔心脾〕
归脾汤
见本卷劳瘵。
〔益肺〕
生脉散
参 麦 五味 〔虚寒〕
理中汤
参 术 姜 草 〔补肾〕
六味丸
七味丸 八味丸 俱见一卷中风。六味丸加五味,名都气丸。
〔热寒〕
麻黄人参芍药汤
麻 桂 参 归 芍 麦 五 味 草 〔补气〕
保元汤
见一卷火。
〔壮水〕
青铅六味饮
六味汤加青铅。
〔导下〕
复元活血汤
柴胡 当归 花粉 甲片 红花 桃仁 大黄 甘草 〔攻瘀〕
代抵当汤
大黄 归尾 生地 甲片 元明粉 桂 〔通补〕
元戎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 加桃仁、红花。
〔和营〕
当归建中汤
见一卷伤风,加人参,名人参建中汤。
〔通络〕
旋复花汤
见本卷痰饮。
〔烟酒〕
紫草茸汤
紫草茸 白术 泽泻 丹皮 麦冬 犀角 甘草 藕汁 薇衔 〔胃火〕
犀角地黄汤
见一卷温。
〔肺伤〕
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肝逆〕
化肝煎
青 陈 芍 贝(各二钱) 丹 栀 泽(各钱半)
〔心气〕
天冬汤
参 归 芍 地 草 二冬 远志 阿胶 没药 藕节 姜 〔胃阳〕
归 异功散
参 苓 术 草 陈 归 〔胃阴〕
金匮麦门冬汤
见一卷燥。
〔肺痿〕
人参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劳怯〕
四阴煎
见本卷痰饮。
〔血虚〕
当归补血汤
(一两) 归(二两)
〔血虚〕
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气虚〕
养营汤
见本卷劳瘵。
〔津涸〕
元霜紫雪膏
悉尼(六十枚) 藕汁(十杯) 生地汁(十杯) 麦冬汁(五杯) 莱菔汁(五杯)
茅根汁(十杯) 合煎。去渣,入炼蜜(一斤) 饴糖(八两) 姜汁(半杯) 再熬服。
〔胸痛〕
小乌沉汤
童便制香附(三钱) 乌药(钱半) 炙草(一钱) 沉香(五分磨汁) 加入盐一字。
〔去瘀〕
黑神散
熟地 归尾 赤芍 蒲黄 桂心 炮姜 甘草 黑豆(炒去皮) 童便、酒各半,煎。
〔虚劳〕
劫劳散
见本卷咳嗽。
〔干咳〕
琼玉膏
见一卷燥。
〔降痰〕
天门冬丸
(一两) 阿胶 茯苓 杏仁 贝母(各五钱) 蜜丸。
〔阴虚〕
六味阿胶饮
六味丸加阿胶。
〔潮热〕
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劳嗽〕
人参饮子
人参(二钱) 五味(二十粒) 麦 归 芍(各钱半) 甘草(一钱)
〔止血〕
花蕊石散
花蕊石( 研细,三钱) 以童便煎温调下,男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和。
〔逐瘀〕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黄连 〔咽火〕
清咽太平丸
薄荷(十两) 川芎 防风 犀角 柿霜 甘草(各二两) 桔梗(三两) 蜜丸。
〔补心〕
养心汤
见本卷劳瘵。
〔唾血〕
清唾汤
二母 桔梗 元参 黄柏 熟地 天冬 远志 麦冬(各一钱) 炮姜(五分)
〔胃虚〕
七珍散
参 苓 术 草 山药 粟米 〔劳唾〕
黄 散
炙 糯米(炒) 阿胶 等分为末,米汤下三钱。
〔肺痿〕
人参平肺散
见一卷火。
〔怒呕〕
柴胡疏肝散
见本卷劳瘵。
〔胃伤〕
是斋白术散
参 术 苓(各一钱) 山药 百合(各八分) 姜(三片) 枣(二枚)
〔酒伤〕
葛黄散
黄连(四两) 葛花(三两) 用大黄末水熬成膏为丸,或为末服,温汤下。
【目录】卷之二\吐血论治【篇名】吐血脉案属性:族弟 阴虚发热吐红,脉洪虚疾,左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