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5-类证活人书-第5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栀子乌梅汤)(八十九)
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 。

栀子(半两) 黄芩(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 柴胡(一两) 乌梅肉(十四枚微炒用)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竹叶十四片。豉五十粒。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

(橘皮干姜汤)(九十)
治哕。

橘皮 通草 干姜(炮) 桂心(各二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羌活附子散)(九十一)
治咳逆。

羌活 附子(炮) 茴香(微炒各半两) 木香 干姜(炮各大枣许大)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盐一捻。同煎一二十沸。带热服。一服即止。

(半夏生姜汤)(九十二)
治哕欲死。

生姜(二两切) 半夏(洗一两一分)
上以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分温二服。

(黑膏)(九十三)
疗温毒发斑。

好豉(一升) 生地黄(半斤切)
上二味以猪膏二斤。合露之。煎令三分减一。绞去滓。用雄黄麝香如大豆者。内中 搅和。尽服之。毒便从皮中出则愈。忌芜荑。

(葛根橘皮汤)(九十四)
疗冬温未即病。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得热。其 寒解。冬温始发。肌中斑烂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但呕吐青汁。服此汤即静。

葛根 橘皮 杏仁(去皮尖研炒) 知母 黄芩 麻黄(去节汤泡)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

(玄参升麻汤)(九十五)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瓦斯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

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玄参 升麻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

(大青四物汤)(九十六)
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及吐利后。热不除。身上斑出者。

大青(四两) 豆豉(八合) 阿胶(一两炙)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旋入胶再煎合烊。

(知母桂心汤)(九十七)
治伤寒后不瘥。朝夕有热如疟状。

知母(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甘草(一两炙) 芍药(一两) 黄芩(一两) 桂心(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煎一盏去滓。取八厘清汁温热服 。日三。温覆令微汗。若心烦不眠。其人欲饮水。当稍与之。令胃中和则愈。

(三黄丸)(九十八)
治吐血黄胆。

黄连(三两) 大黄(一两) 黄芩(二两)
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滚白汤送下。

(桔梗半夏汤)(九十九)
治伤寒冷热不和。心腹痞满。时发疼痛。顺阴阳。消痞满。

桔梗(一两微炒细切) 半夏(一两姜汁制) 枳实(半两麸炒赤用) 陈 橘皮(汤浸去穣焙干。以上各一两)
为末。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热服。

(三黄熟艾汤)(一百)
治伤寒四五日而大下。热利时作。白通汤诸药多不得止。

宜服此汤除热止利。
黄芩 黄连 黄柏(三分) 熟艾(半鸡子大)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薤白汤)(一百一)
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毒。悉皆治之。

豉(半斤绵裹) 薤白(一把) 栀子(七枚。大者破之。)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升半。先煎栀子十沸。下薤白煎至二升许。下豉煎取一升二 合。去滓。每服一汤盏。

(赤石脂丸)(一百二)
伤寒热利。

黄连 当归(各二两) 赤石脂 干姜(炮。各一两)
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吞下。日三服进之。

(地榆散)(一百三)
治伤寒热毒不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并宜治之。

地榆(一两切) 犀角屑(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茜根(一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半两)
上件药捣为粗末。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入薤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连阿胶汤)(一百四)
治伤寒热毒入胃。下利脓血。

栀子仁(半两) 黄柏(一两微炙切) 黄连(二两去须微炒) 阿胶(一两切碎炒令黄)
上件药捣为粗末。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桃仁汤)(一百五)
治 。(女力切。虫食病)

槐子(碎一两) 艾叶(一两) 大枣(十五枚去核) 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