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22-素问识-第9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漆柴之义。高云。地色。地苍之色。如漆柴也。因秋时肃杀之气。内夺其精华。故至冬。则变于色而黑如地色也。
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
高云。经脉篇云。肾病咳唾则有血。故申明所谓咳则有血者。乃阴血乘于阳位。
阳脉不归于阴。故曰阳脉伤也。阴血乘阳。脉不归阴。则阳脉满。十月之时。阳气未盛于上。未当盛时而脉满。
则阳气内逆。故满则咳。咳则有血。而且见于鼻也。张云。阳脉伤者。上焦之脉伤也。盖肾脉。上贯肝膈。入 肺中。故咳则血见于口。衄则血见于鼻也。

高云。犹 疝也。言高肿也。经脉篇云。厥阴病。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简按王氏资生经 云。千金曰。气冲主 。明堂下经曰。治 疝。则是 。即 疝也。巢源云。 者。阴核气结肿大也。详见于 阴阳别论颓疝注。
厥阴者辰也
张云。辰。季春也。五阳一阴。阴气将尽。故属厥阴。阴邪居于阳末。则为 疝少腹 肿。故应三月之气。
三月一振
吴云。振。物性鼓动也。张云。阳气振也。高云。经脉篇云。厥阴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故申明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之时。振动发生。草木向荣而华秀。故三月一振荣华。生机虽盛。犹 未畅达。故万物一皆俯而不仰也。
一俯而不仰也
马云。凡俯者不可以仰。仰者不可以俯。故肝应其时。腰痛之病。俯仰似难也。
所谓 癃疝肤胀
高云。出处未详。大抵皆厥阴之病。
。 疝也。癃。溺闭也。 癃疝肤胀者。阴器肿。不得小便。则肤胀也。简按灵水胀篇云。肤胀者。寒气客 于皮肤之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皮不变。此其候也。
曰阴亦盛
曰。吴本作由。张云。此复明癃疝肿胀之由。在阴邪盛也。阴盛则阳气不行。故为此诸证。
张兆璜云。曰所谓。曰者者。是设为之问辞。下文是答辞。故增一曰字以别之。简按上文。并无增一曰字者。
特于末节而有之。可疑。吴本似是。而吴云。阴亦盛者。言阳固盛。而阴亦盛也。此注恐非。亦字。承上文 疝及腰脊痛而下之。盖与平人气象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之亦同义。
嗌干
马云。阴阳相薄。而在内为热中。在上为嗌干也。高云。经脉篇云。足厥阴病。甚则嗌干。手 厥阴病。心中热。
【目录】卷六【篇名】刺要论篇第五十属性:马云。刺要者。刺针之要法。故名篇。吴云。要。至约之理也。
各至其理
志云。理者。皮肤肌肉之文理。
无过其道
张云。应浅不浅。应深不深。皆过其道也。高云。无过其皮肉脉骨之道。中其道。毋容过也。
毫毛腠理
志云。毫毛腠理者。鬼门元府也。高云。毫毛中之腠理也。简按文选西京赋注。引声类 及广韵云。毫。长毛也。志。玄府之解未为得。王注详焉。
秋病温疟
甲乙。疟下。有热厥二字。志云。肺主秋收之令。秋时阳气下降。阴气外出。妄动其肺。
则收令化薄。阴阳之气反相得于外。而为温疟矣。动。谓动其脏气也。
溯溯然
甲乙。作淅淅然。志云。逆流而上。曰溯。溯溯然者。气上逆。而寒栗也。简按溯溯然。
于义难协。今从 甲乙而改之。皮部论。溯然。甲乙。又作淅然。
烦不嗜食
甲乙。烦下。有满字。吴云。脾气不运。则中气不化。故令烦。脾病则不磨。故令不嗜食。
冬病胀腰痛
吴云。冬月无以奉藏。而病胀与腰痛矣。
销铄 酸
甲乙。作消泺。高云。酸。作 。吴云。销铄者。骨髓日减。如五金遇火。而销铄也。
简按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李善注云。贾逵国语注曰。铄。销也。甲乙。消泺。盖与 骨空论淫泺同义。金匮虚劳篇。足酸削。(此二字。本见于周礼郑注。)巢源。作 。知酸 通用。不必改 。
不去矣
马云。不能行动而去也。简按三部九候论。脱肉身不去者死。王注云。犹行去也。
【目录】卷六【篇名】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属性:马云。齐者。后世剂同。刺以为剂。犹以药为剂。故名篇。简按一切经音义云。剂限。考声云。分段也。
韵诠云。分剂也。三苍云。分齐也。知是齐剂同。限剂分剂之义。盖刺之浅深。有限有分。故曰刺齐。吴高如 字读。为齐一之谓。非。
刺骨者无伤筋云云
高云。欲知其分。必先知其非分。如刺骨者。刺入骨分。无伤其筋。刺筋者。
刺入筋分。无伤其肉。刺肉者。刺入肉分。无伤其脉。脉有络脉。有经脉。上编。脉居肉后。经脉也。此篇。
脉居肉先。络脉也。刺脉者。刺入脉分。无伤其皮。此言刺宜深者勿浅。浅则非分矣。简按下文云。刺肉无伤 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即脉浅肉深。与前篇刺肉无伤脉。义相乖。故高有经脉络脉之说。然经文无明据。
恐是两篇各一家之言。高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