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26-续名医类案-第188页

贵人患气从小腹上攻,胸胁头项遍身急胀而痛,诸治罔效。曰∶此督脉为病也。经曰∶督脉为病,令人 逆气而里急。以四物加炒黑黄柏、醋炒青皮,一剂而愈。
朱丹溪治郑仲游,年二十三,膈有一点相引痛,吸气皮觉急。滑石、枳壳炒各一两,桃仁、黄连炒各半两,
炙甘草二钱,为末。每服一钱半,以萝卜自然汁研,煎熟饮之,一日三五次。(作污血治。)
郑仲本,年二十七,因吃热补药,又妄自学吐纳,以致气乱血热,嗽血消瘦,遂与行倒仓法。今嗽血消瘦 已除,因吃炒豆米,膈间有一点气梗痛,似有一条丝垂映在腰,小腹亦痛,大率偏在左边,此肝部有恶血行未 尽也。滑石,枳壳一两,柴胡,黄连五分,桃仁二两,黄丹三钱,生甘草二钱,红花一钱,服法同前。
缪仲淳治高存之婿浦生,气上逆,每饭下一二口辄嗳气数十口,再饭再嗳,食顷三四作。曰∶此气不归元,
中焦不运也,每剂须人参二钱。不信,服快气药愈甚。逾二三月,曰∶今须参四钱矣。不信。又逾二三月,曰∶ 今须六钱矣。不信,又逾月饮食不下,每呕冷气如团而出,上下气不属。分必死,存之坐其家,迫令服缪药。
首服不动,再煎不动,然亦不如他汤药辄呕也。服三剂,忽心口下如爆一声,上则嗳气,下则小遗无 ,上下 洞然,即索粥顿食三四碗,不上逆矣。服五六剂减参二钱,嗳逆复作,仍用六钱而安。一月后方减参二钱,服 半年全愈。人参六钱,麦冬三钱,五味二钱,橘红一钱,砂仁一钱,白芍二钱,沉香五分,益智仁一钱五分,
山萸肉三钱,苏子二钱,枇杷叶三大片,水煎,临服加沉香汁十五匙,逆水芦根汁一大盏。又十倍为末,山药 糊为丸,空心白汤吞。(《广笔记》。)
梁溪一妇人,喉间如一物,上下作梗,前后板痛,服仲淳方二十剂愈。降香、通草、苏子、橘红、枇杷叶、
人参、炙草、石菖蒲、麦冬、甘菊、白芍、远志、白豆仁、木瓜、石斛,加芦根汁一钟同煎八分,入姜汁二匙。(同上。)
<目录>卷十四<篇名>哮属性:丹溪治一人哮,十日一发。此病在上焦,不得汗泄,正当十月,遂以麻黄、黄芩各二钱,入姜汁煎服,临 卧进小胃丹三十粒而安。丹溪小胃丹∶芫花醋炒、甘遂、大黄、大戟、黄柏,内为末,白术膏丸。
圣济治一人,饮醋呛喉,喘哮不止,用粉甘草二两去皮,破开以猪胆六七枚取汁,浸三日,炙干为末蜜丸,
清茶下三四十丸渐愈。
王宇泰治一人盐哮,用白面二钱,沙糖搜和,以糖饼灰汁捏作饼子,放在炉内 干,铲出切作四块,以轻 粉四钱另炒,糁在饼内食之,吐痰而愈。(以上俱《大还》。)
龚子材治一人,哮喘十数年,发则上气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厥冷,六脉沉细。此气虚脾弱,与六 君子加黄 、五味、二冬、杏仁、姜、枣,煎服而愈。
一人自幼患哮喘之症,每遇寒即发,发则喘急咳嗽,痰涎上涌,久不瘥,已成痼疾。与甘、桔、芩、连、
栝蒌、贝母、二冬清肺,合六味补肾为方,名清上补下丸,服一料全愈。
孙文垣治查少川,夙有哮喘疾,每发则遍身如燎,上气短促,喉中痰声响若汤沸,每经七昼夜,汗出渐愈。
(七日来复之义。)居恒嗜饮纵欲,不避风寒,有教以石膏、麻黄、杏仁、枳壳、细茶各一两,作大剂饮之,名曰五虎 汤。喘至即以此御之,随饮而止,屡发屡进,应若桴鼓。凡三年饮五虎无算,因而腹大如覆箕,两腿光肿如柱,
内外 疮,清水不竭,腥气逼人,不能伏枕者五阅月。诊时长至后一日也,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覆以棉被,
足纳火箱,环列火盆,绒帽貂套,束之以帕,鼻亦绒套笼之,坐重幔中,犹凛凛畏寒,今已十日。其脉浮大无 力,其色白中隐青。旧病由于气虚中满,新病由于寒邪在表而然,令先散之,以紫苏、马蹄、细辛、甘草、防 风、白蔻仁、苍术、陈皮、人参、羌活、生姜,一帖得微汗,畏寒之状已去。独鼻尚寒,用防风、黄 二两,
煎汤令熏其鼻,饭顷而止,日凡三熏,次日亦愈。呕恶不止,用人参温脾汤加丁香进之,一帖旋已。因欲利水,
自食鲤鱼数斤,夜胀极,以平胃散入橄榄肉一两,(能解鱼毒)两剂而定。独腹胀小水不利,不能伏枕为苦,以附 子理中汤加砂仁、补骨脂、赤小豆、桂心,连进四帖,小水略长。继以尊重丸,日三服之,每服五丸,五日后 小水通利,可以卧矣。守此调理,胀消而平。
李士材治顾文学,十年哮喘,百药无功。诊其两寸数而涩,曰∶涩者痰火风寒,久久盘踞根深蒂固矣。须 补养月余,行吐下之法。半年之间,凡吐下十次,服补剂百余遂愈。更以补中益气为丸,加鸡子、秋石,服年 许永不再发。(补中益气与此病不相登对,其愈者攻补兼施之力也。王说是也,盖虚家非补未易用攻。)
施沛然治阮二华室,患哮喘过用凉剂,痰上壅,面目浮黄而肿,每昏晕则形静若死,苏则 之声,闻于 外庭,医者望而却走。诊其六脉沉滑而弱兼紧,病得之冬伤于寒。经云∶形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