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26-续名医类案-第384页

(急则乱投药饵。)实不能生。友人张卫生曰∶此大虚大寒症也,今既无言,又不能食,恐无济矣。勉投参、
附,究无挽回。经曰∶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为医者可不鉴诸?
汪氏子出 已三日,服前胡、杏仁、麻黄、石膏药一二剂,疹出二十余点,不能再增,心胸烦闷,乞高诊。
高曰∶若再攻发则败矣。急与芎、归、 、术、桂、苓、红花一剂,而热退身安。凡治疹,调其气血,和其经 络,寒凉攻发,概致不用,则屡试屡效也。(亦非定论,盖鉴前车而矫枉过正也。)
吴题先子甫二岁,出 ,儿医攻发不透。高视之,知其虚也。曰∶若但发 , 断不出,必至不保。惟有 温补之剂,益其脏腑,安其肠胃,助其气血方可。(语无筋节,则胸无滚动条可知。)遂与 、术、姜、桂、
归、芍、苓、银花、红花诸味,一剂而安。次日,即用原方加人参一钱,又连服独参汤而愈。
夏氏子出 ,色点俱紫,神气不宁。高曰∶此症大凶,治须得法。连看二次,皆用温散药。次早,其家人 走告曰∶口吐涎虫,另有药否?曰∶昨二剂俱服否?曰∶尚存一剂。因与附子八分,令加入煎服,自此遂无音 耗。(心窃惑之。)越三载,至其家,(犹怀鬼胎。)见其子长大,因问昔年出 吐蛔,何由得愈?曰∶服药后,
因无力相延,仗天覆庇,得以渐愈。(语亦虚活。)以上皆医药真传,高案。
徐仲光治一儿,身热喘胀,以内伤外感治之不效。视其背,隐隐赤色,乃疹也。以疹黄汤表发,虽出而头 面不足,随没而死。(雄按∶此证未始不由初治所误。)
一儿疹,身热似痘候,遍身报点。沈虚明、黄锦云皆以为虚也。时黄绮芸年十二岁,未知医,往视,独以 为疹。其父诟之,绮芸曰∶儿闻父言,疹为肺胃风热,今两鼻流涕,已非疹乎?已而果然。后长,遂为明医,
是以鼻涕作疹者,则早得其要领也。
一儿疹出紫色,便嗽哕泻不食,用解毒饮,挑痧法治之而后愈。(雄按∶识见之超,本乎天分。)
一儿疹出紫色,便秘溺涩,烦躁闷乱,急以大柴胡汤利之而愈。
一儿疹不易透,知为风寒所遏,用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前胡升发之,又浓用被裹之,再以大剂防风汤,
熏于床下而愈。此亦可用芫荽防风汤,浴头面手足,又苎蘸芫荽酒戛之。(疹证以照顾咽喉为要务,麻 黄、葛根、升麻等药,最宜慎用。)
一儿身热,头痛骨痛,咳嗽气急,呕哕不食,乃伤寒而兼出疹也。以百祥散、十神解毒汤治之愈。若此 症治之少缓,疹虽透,必变紫黑闷乱喘胀而死。
一儿疹出,腹饱便秘,乃内伤所发也,乃承气汤下之愈。
一儿疹正出,而恣食停滞,腹饱便秘,壮热谵语,急以大黄、栝蒌、枳实、浓朴、黄连、甘草等药利之。
而尚喘嗽、脉迟肢冷,以附子理中汤,又归芍六君汤治之而愈。
一儿表散后疹出,隐隐肌肉间成片,又为风热所郁,浑身变青紫,烦躁闷乱,喘胀,欲出不出,急用麻黄 桂枝汤加葛根以升发之,得冷汗微出而愈。
一儿疹半出,壮热烦躁,喘胀闷乱,乃出不透而内攻也。急以麻黄、甘草、桔梗、前胡、葛根、荆芥、牛 蒡、枳壳升发之,疹出二三番,得尽透而愈。
一儿疹隐不振,头面不出,面色青白,喘胀闷乱,右寸脉微,此正气虚也,不能升毒。急用麻黄桂枝汤,
加人参一钱,防风芫荽汤浴,治之而愈。
一儿疹尽出,壮热秘结,喘胀谵语,此毒壅犹不尽透也。急以黄连、栝蒌、枳壳、石膏、桑皮、知母、人 中黄等药治之愈。
一儿汗出疹透,犹喘不止,亦邪壅也。急以炒黑麻黄加石膏、杏仁、甘草治之而愈。
一儿疹时,咳嗽喘急,用大小无比散五分至一钱,即喘定而睡,醒后神安,此热从小便而解也。
一儿仲春出疹,用凉药,食生梨,寒郁而没,喘闷,面青肢冷,声哑昏晕。急以麻黄葛根汤,葛根、柴胡、
甘草、桔梗、紫苏、生姜等发之,再复以被,取汗而愈。
一儿疹发不出,喘嗽,烦躁闷乱。缪仲淳治,西河柳五钱,麦冬三钱五分,牛蒡三钱五分,蝉蜕、荆芥、
薄荷、知母各一钱,竹叶三十片,甚者加石膏五钱,冬米或三黄等,治之而愈。
一兄疹虽出而喘反甚,乃骤用麻黄燥烈之药,火甚而肺火热也。宜清金润肺,以甘草、桔梗、前胡、牛蒡、
杏仁、元参、知母、黄芩、花粉,治之而愈。
贺知忍少子,疹不透,极重。其家不知,尚以肉饭与之。仲淳急以西河柳两许,石膏一两五钱,知母五钱,
元参、贝母各三钱,竹叶七十片,作二剂服,而疹尽现,遍身皆赤。连服四服,疹尽出,而烦躁犹不止,再以 石膏三两,知母、西河柳各二两,麦冬三两,黄芩、黄柏、黄连各五钱,竹叶三十片,浓煎与服,遂定而瘥。
(雄按∶叶天士、吴鞠通皆言西河柳非 疹所宜,而缪氏每与石膏并用,则不嫌其温升太过矣,殆即仲圣以麻 黄与石膏同用之意也。)
一儿寒月出疹不透,喘胀闷乱,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