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0-脉因证治-第38页

蜕 栝蒌根 薄荷(六钱) 甘菊 蛇蜕 密蒙花 荆芥(与甘草煎三味) 地骨皮(三钱,洗) 炒白蒺藜 羌活 地黄(用干,酒浸 ,一两) 木贼(一两半,去节,童便浸一宿,火干)
上末,炼蜜丸,米饮下。妇人气旺者,木香汤下之。
\x家珍方\x 治眼梢赤。
川连 白矾(三钱) 铜绿(五分) 密陀僧(一钱) 轻粉(少许)
末,贴之。
\x又方\x 黄丹 白矾(等分)
\x验方\x 治痘后目上翳。
谷精草 蛇壳 绿豆壳 天花粉 上等分末,粟米泔浸,煮蜜柿干为度,食之。
\x羊肝丸\x 治一切目病,不问障盲。
白乳羊肝(一具,竹刀刮去膜) 黄连(一两) 甘菊 防风 薄荷(去梗) 荆芥 羌活 当归 川芎(各三钱)
上为末,羊肝捣丸,浆水下。
\x烂翳验方\x 茜根烧灰,灯草点之,须臾大痛,以百节草刮去之。
\x七宝膏\x 珍珠 珊瑚 甘石(三味 ,以连水淬七次) 石沙 脑子 麝香 蕤仁 (去壳,各一钱) 研细点之。
<目录>卷四<篇名>五十四、耳属性:\x【因】\x 风热、气虚火升。肾寄窍于耳。
\x【证治】\x 风毒耳痛。全蝎一两、生姜二两,切作四框,同炒,去姜末之,汤 点耳。
耳脓出,用桑螵蛸(一个,火炙) 麝香(二分五厘)
糁之。又加枯矾吹之良。
虫入耳中,麻油灌。又,猫尿灌耳内好。
<目录>卷四<篇名>五十五、鼻属性:\x【因证】\x 鼻为肺之窍,同心肺,上病而不利也。有寒、有热。寒邪伤于皮毛,
气不利 而壅塞,热壅清道。酒渣鼻,乃血热入肺; 鼻息肉,乃肺气盛;鼻渊,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
\x【治】\x 寒邪伤者,宜先散寒邪,后补卫气,使心肺之气交通,宜以通气汤。
羌活 独活 防风 葛根 升麻(各三钱) 川芎(一钱) 苍术 炙草(各三钱) 黄 (
四钱) 白芷(一钱) 黄连 黄柏 \x酒渣鼻方\x 四物汤 黄芩(酒炒) 红花 水煎服。
\x又方\x 乳香 硫黄(以萝卜内煨) 轻粉 乌头尖 酥调敷。
\x又方\x 鸭嘴、胆矾,敷。
\x 鼻息肉\x 枯矾研为面脂,绵裹塞鼻,数目自消。
\x又方\x 瓜蒂末,绵囊裹塞亦可。木通、细辛、炮附子,蜜和,绵裹内鼻中,亦可 。
\x防风通圣散\x 加好三棱、山萸肉、海藻,并用酒浸,炒末,每一钱五分。
鼻渊 薄荷 黄连(二钱半) 通圣散(一两)
孩儿茶服。
<目录>卷四<篇名>五十六、齿属性:\x【因证】\x 夫齿乃肾之标,骨之余。
上龈隶于坤土,足阳明之贯络也;下龈隶于庚金,手阳明之贯络也。
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足阳明喜寒饮而恶热。肾衰则豁,肾固则坚。大肠壅,齿乃为之 浮;大肠虚,齿为之宣露。热甚则齿动龈脱,作痛不已;寒邪、风邪客于脑,则脑痛、项筋 急粗露;疼痛 饵则缺,少而色变痒痛。
\x【治】\x 羌活散 麻黄(去根、节) 羌活(一钱半) 防风(三钱半) 细辛(五分)
升麻 柴胡(五分) 当归 苍术(五分) 白芷(三钱) 桂枝 黄连 骨灰(三钱)
上先以汤漱口净擦之。
\x牙疼方\x 土蒺藜(半两) 青盐(三钱)
浆水二碗,煎热服。
\x又方\x 乌头 熟艾 葱(三株) 川椒(十数粒)
上浓煎漱,有脓痰出而安。
\x治虫散气\x 草荜拨末 木鳖肉 上同研,搐鼻。
\x治风气走疰痛\x 本 剪草 细辛 热漱愈。
\x治骨槽风\x 皂角(不 ,去子) 杏仁(烧,存性)
上每味一两,入青盐一钱,揩用。
\x治风 牙\x 以北枣一枚,去核,入巴豆一粒,合成。文武火炙如炭,放地上良久 ,研细,以纸捻入 孔十次。
<目录>卷四<篇名>五十七、结燥属性:\x【因】\x 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夫肾主大便。肾主津液,液润则 大便如常 \x【证】\x 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为沉。 瘕,是便涩闭也。
\x【脉治】\x 燥热 有云∶脾脉沉数,下连于尺,脏中有热。亦有吐泻后肠胃虚,
服燥热药多者,宜承气汤下之。
\x风燥\x 有云,右尺浮也,内肺受风,传入肠中,宜麻仁丸。
\x阳结\x 脉数大而实,宜苦寒类治。
\x阴结\x 阴燥欲坐井中,二肾脉搐之必虚,或沉细而迟者是也。
如有阴证烦躁,脉坚实,阳药中少加苦寒,以去热燥。
有年老气弱津液不足而结;有产妇内亡津液而结。二证并宜地黄丸。
大便闭,小便涩数,谓之脾约。约者,脾血耗燥,肺金受火无所摄,脾津液故竭。理宜 养血润燥。
有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