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8-脉诀汇辨-第24页

之义哉!弦 亦谓其主痰。然以饮较痰尚未结聚,所以弦不似滑之累累替替之有物形也。
<目录>卷四<篇名>革脉(阳中之阴)
属性:体象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恰如鼓皮,外则绷急,内则空虚也。故浮取于鼓面而已即得,若按之则虚而无物矣。
主病 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革者,心血虚痛。革在左关,疝瘕为祟。左尺得革,精空可必。
右寸革者,金衰气壅。革在右关,土虚而疼。右尺得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脉如皮革,表邪有余,而内则不足。惟表有寒邪,故弦急之象先焉;惟中亏气血,故空虚之象显焉。男人 诸病,多由精血不足之故。女人半产漏下者,亦以血骤去,故脉则空也。
按革者,皮革之象也。浮举之而弦急,非绷急之象乎?沉按之而豁然,非中空之象乎?仲景曰∶“脉弦而 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此节正革脉之注脚也。革如皮革,
急满指下。今云“脉弦而大”,只此四字可以尽革脉之形状矣。“弦则为减”以下,又发明所以为革之 义也。叔和云∶“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新病得之生。”时珍云∶“此芤、弦二脉相合,故为亡精失血之候。
诸家脉书皆以为即牢脉也。故或有革无牢,或有牢无革,混淆莫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与证 皆异也。”《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混浊革变,
急如泉涌,出而不返也。观其曰“涌泉”,则浮取之不止于弦大,而且数、且搏、且滑矣。曰“弦绝”,则重按 之不止于豁然,而且绝无根蒂矣。故曰“死”也。王贶以为溢脉者,因《甲乙经》有“涌泉”之语,而附会 其说也。不知溢脉者,自寸而上贯于鱼际,直冲而上,如水之沸而盈溢也,与革脉奚涉乎?丹溪曰∶“如 按鼓皮。”其于中空外急之义,最为切喻。伯仁以革为变革之义误矣。若曰变革,是怪脉也,而革果怪 脉乎?则变革之义何居耶?
<目录>卷四<篇名>牢脉(阴中之阳)
属性:体象 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深居在内之象也。故树本以根深为牢,盖深入于下者也;监狱以禁囚为牢,深藏于内者也。仲景曰∶ “寒则牢固。”又有坚固之义也。
主病 牢主坚积,病在乎内。左寸牢者,伏梁为病。牢在左关,肝家血积。左尺得牢,奔豚为患。
右寸牢者,息贲可定。牢在右关,阴寒痞癖。右尺得牢,疝瘕痛甚。
牢脉所主之证,以其在沉分也,故悉属阴寒;以其形弦实也,故咸为坚积。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邪气 深入牢固。心之积,名曰伏梁;肝之积,名曰肥气;肾之积,名曰奔豚;肺之积,名曰息贲;脾之积,名曰痞气。
及一切按之应手者曰 ;假物成形者曰瘕;见于肌肉间者曰 ;结于隐癖者曰癖。经曰∶“积之始生,
得寒乃生,厥乃成积。”故牢脉咸主之。若夫失血亡精之人,则内虚而当得革脉,乃为正象;若反得牢 脉,是脉与证反,可以卜短期矣。
按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牢脉不可混于沉脉、伏脉,须细辨耳。沉脉如绵 裹砂,内刚外柔,然不必兼大弦也。伏脉非推筋至骨,不见其形。在于牢脉,既实大,才重按之便满指有 力,以此为别耳。”叔和云∶“似沉似伏,犹不能作画一之论也。”吴草庐曰∶“牢为寒实,革为虚寒,安可混 乎?”伪诀云∶“寻之则无,按之则有。”但依稀仿佛,却不言实大弦长之形象,是沉脉而非牢脉矣。又曰∶ “脉入皮肤辨息难。”更以牢为死亡之脉,其谬可胜数哉!
<目录>卷四<篇名>濡脉(阴中之阴)
属性:体象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叔和比之“帛浮水面”,时珍比之 “水上浮沤”,皆状其随手而没之象也。
主病 濡主阴虚,髓竭精伤。左寸濡者,健忘惊悸。濡在左关,血不荣筋。左尺得濡,精血枯损。
右寸濡者,腠虚自汗。濡在右关,脾虚湿侵。右尺得濡,火败命倾。
按浮主气分,浮取之而可得,气犹未败;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如无,此精血衰败。在久病老年之人,尚未 至于必绝,为其脉与证合也;若平人及少壮及暴病见之,名为无根之脉,去死不远。叔和言“轻手相 得,按之无有。”伪诀反言“按之似有举之无。”悖戾一至于此耶!且按之则似有,举之则还无,是弱脉 而非濡脉矣。濡脉之浮软,与虚脉相类,但虚脉形大而濡脉形小也。濡脉之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在 沉分而濡在浮分也。濡脉之无根,与散脉相类,但散脉从浮大而渐至于沉,濡脉从浮小而渐至于不 见也;从大而至沉者全凶,从小而之无者为吉凶相半也。又主四体骨蒸,盖因肾气衰绝,水不胜火耳。
<目录>卷四<篇名>弱脉(阴)
属性:体象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