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8-脉诀汇辨-第52页

得寸白虫数十条,自是 永不复发。
上舍宋敬夫,心腹大痛,伛偻不可以仰。日与行气和血,无益也。余诊其左寸滑而急,视其气 不能以息,偶得一咳,攒眉欲绝。此为心疝无疑。亟令其以酱姜进粥。乃取小茴香、川楝子、青 木香、广木香、茱萸、木通、玄胡索、归身、青皮,一服而痛减,五日而安。
先兄念山,谪官浙江按察,郁怒之余又当炎暑,小便不通,气高而喘。以自知医,频服胃苓汤 不效。余曰,六脉且大且结,乃气滞也。但以盐炒枳壳八钱,木通三钱,生姜五大片,急火煎服。
一剂遂通,四剂霍然矣。
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八月初五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 脾汤加人参三钱,官桂二钱。生公曰,尝闻痛无补法,骤补实所不敢,得无碍场期乎?余曰,第 能信而服之,敢力保其无碍。若误投破气与寒凉,其碍也必矣。遂煎服之,不超时而痛减;续 进一剂,痛竟止,而场事获峻。
陈邃玄令郎,年十六岁,发尽脱落,无一茎存者。其脉数而大。余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多 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内经》之言也。揣其股髀间骨,果觉大痛。遂以还少丹加生地、当归 作丸,日服一两。兼进清胃汤。半载之间,发尽出矣。
孝廉俞彦直,肌肤灼热,神气昏闷,闻食即呕,强进即吐,困惫不能支。医者欲与温补,而众论 挠之。彼告彦直云,必延李士材商之。比余至,按之热处在骨间,脉亦沉而搏,此伏火也。不敢 徇情面而违至理。乃以黄连一钱五分,山栀、黄柏各一钱,枳壳、陈皮各二钱,甘草五分,煎成 入姜汁三匙。服之四剂而痊。更以六味丸加生脉散,调摄浃岁。
章仲舆令嫒,未出阁时,困于邪祟,终日谵妄。日与安神化痰祛邪辛香之剂,已无遗用,病不 少间也。余曰,六脉忽大忽小,忽浮忽沉,确为祟象。内服八毒赤丸。外以帛紧拴两臂,复以二 拇指相并扎定,以小艾炷于两介甲侧肉处灼之。甫十壮而乞哀愿去。更与四壮,旦日复报 七壮,而祟遂绝矣。
鞠上舍,有所抑郁,蒸热如焚,引饮不休。奄奄床褥,喃喃呓语。每言户外事,历历如见。始则指 为伤寒,继则疑为鬼祟。药饵日投,病且日进,方来乞治于余。诊得肝脉浮濡,肺脉沉数。余曰,
木性虽浮,肝则藏血藏魂,而隶于下焦,脉当沉长而弦。金性虽沉,肺则主气藏魄,而居乎至 高,脉当浮短而涩。肺燥而失其相傅之权,则肝为将军之官,无所畏制,遂飞扬而上越,不能 自藏其魂耳。尝闻魄强者魂安,今魄弱而魂不肯退藏,乃逐虚阳而放荡,此名离魂。魂既离 矣,则出入无时,故户外事皆能闻且见也。当急救肺金之燥,使金气足而肝木有制,则归魂 不难耳。因以清燥汤加减,人参、黄 、天冬、麦冬、五味子、当归以润肺养气,芍药、枣仁、栀子、甘 草以摄肝归魂,橘红、沉香使九天之阳下降,升麻、柴胡使九地之阴上升。两剂而呓语顿止,
十剂而烦渴皆除。摄治一月,而病魔永遁。
燕都王湛六兄,以脾泄求治,神疲色瘁。诊得促脉,或十四五至得一止,或十七八至得一止。
余谓其原医者曰,法在不治。而医者争之曰,此非代脉,不过促耳,何先生之轻命耶?余曰∶是 真元败坏,阴阳交穷,而促脉呈形,与稽留凝泣而见促者,不相侔也。医者,唯唯。居一月而果殁。
善化令黄桂岩,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原医云五脏之气不至,法当旦夕死。
余曰,古人谓痛甚者脉多代。周梅屋云∶“少得代脉者死,老得代脉者生。”今桂岩春秋高矣,
而胸腹负痛,虽有代脉,安足虑乎?果越两旬而桂岩起矣。故欲穷脉之变者,非博学人不能也。
<目录><篇名>卷十属性:小序 经络藏象,稍关诊法者,靡不疏解于前矣。又恐初学记诵为难,乃悉摹其形于右,使一览 无遗,亦古人左图右史之意也。若脏腑之轻重,悉准之经文。至人之大小不齐,未可执一而论,要不 过示其大略耳。折衷前贤之说以释焉,间附臆见,惟识者鉴之。
<目录>卷十\经络<篇名>十二经歌属性:(附十二经脏腑图。)
\r十二经脏腑图\p01-e31a53.bmp\r 太阳小肠足膀胱,阳明大肠足胃当;少阳三焦足胆配,太阴手肺足脾乡;少阴心经足为肾,
厥阴包络足肝方。
此歌上者为手。
<目录>卷十\经络<篇名>十二经脏腑表里图属性:\r十二经脏腑表里图\p01-e31a54.bmp\r <目录>卷十\经络<篇名>十二经纳甲歌属性:(此歌诸腑配阳,诸脏配阴。)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阳府须归丙。
包络从阴丁火旁。
旧云∶“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虽三焦为决渎,犹可言壬;而包络附心主,安得云癸?且二 脏表里皆相火也。今改正之。
<目录>卷十\经络<篇名>十二经气血多少歌属性: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同厥阴,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