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8-脉诀汇辨-第6页

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维何,足阳明胃是也。胃 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 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 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生,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 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 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而太 一穴,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此 足少阴所注为 之地也。脾胃何以为后天之本?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 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 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先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
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而冲阳一穴,在足跗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 谷二寸,此足阳明所过为原之地也。(脾胃相为夫妇,故列胃之动脉,而脾即在其中矣。)古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着之 脉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着之脉曰∶“有 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伤寒必诊太 以察肾气之盛衰,必诊冲阳以察胃气之有 无。两脉既在,他脉可勿问也。如妇人则又独重太冲者,太冲应肝,在足指本节后二寸陷中。
盖肝者,东方木也,生物之始;又妇人主血,而肝为血海,此脉不衰,则生生之机犹可望也。予 见按手而不及足者多矣,将欲拯人于危,殆盖亦少探本之学乎!
<目录>卷一<篇名>脉有不可言传论属性:脉之理微,自古记之。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犹曰∶“若窥深渊而迎浮云。”许叔微曰∶“脉之理 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凡可以笔墨载,可以口舌言者,皆迹象也。至于神理,非心 领神会,焉能尽其玄微耶?如古人形容一胃气脉也,而曰不浮不沉,此迹象也,可以中候求 也。不疾不徐,此迹象也,可以至数求也。独所谓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此非古人秘 而不言,虽欲名状之而不可得,姑引而不发,跃然于言词之表,以待能者之自从耳。”东垣 至此,亦穷于词,而但言脉贵有神。惟其神也,故不可以迹象求,言语告也。又如形容滑脉。而 曰替替然如珠之圆转。形容涩脉,而曰如雨沾沙。形容紧脉,而曰如切绳转索。形容散脉,而 曰如杨花散漫。形容任脉,而曰寸口丸丸。此皆迹象之外,别有神理,就其言状,正惟穷于言 语,姑借形似以揣摹之耳。予昔寓泉州开元寺,月夜与林澹庵论脉。凡脉各设一形似最确 之物以体象之。至于虚脉曰虚,合四形浮、大、迟、软极其摹拟,终不相类。林最后曰∶“得之矣,
譬如发酵馒首。”竟失迟字之义。有羽衣钱存三在傍曰∶“何不比之海 浮水。”林大笑击 节。盖海 质柔而大,随波上下,若人以手按之,则惊而没矣,于浮、大、迟、软,字字逼真,然为学 究训诂之语,设不善领略者,不先于虚脉中发愤参求,但守一海 浮水于胸中,岂非戏论 乎!故以有限之迹象,合无穷之疾病,则迹象乃有时而穷。以无尽之灵明,运有限之迹象,则 疾病无往而不验。所谓口莫能宣者,终成绝学也哉!
<目录>卷一<篇名>脉无根有两说论属性:天下之医籍多矣。或者各持一说,而读者不能融会,漫无可否,则不见书之益,而徒见书之 害矣,又何贵乎博学哉!即如脉之无根,便有两说。一以尺中为根。脉之有尺,犹树之有根。叔 和曰∶“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盖因其有根也。若肾脉独败,是无根矣,安 望其发生乎!一以沉候为根。经曰∶“诸浮脉无根者皆死。”是谓有表无里,孤阳不生。夫造化 之所以亘万古而不息者,一阴一阳,互为其根也。使阴既绝矣,孤阳岂能独存乎!二说似乎 不同,久而虚心讨论,实无二致也。盖尺为肾部,而沉候之六脉皆肾也。要知两尺之无根,与 沉取之无根,总为肾水涸绝而无资始之原,宜乎病之重困矣。又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 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则与叔和之守寸关尺奇位以候五脏六腑之脉者,大 相径庭。不知宗正亦从经文“诸浮脉无根者皆死”之句悟入,遂谓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 者亲下,心肺居于至高之分,故应乎寸;肾肝处乎至阴之位,故应乎尺;脾胃在中,故应乎关;
然能与叔和之法参而用之,正有相成之妙。浅工俗学,信此则疑彼者,皆不肯深思古人之 推本立说,所以除一二师家授受之外,尽属碍膺。许学士之不肯着书以示后来,乃深鉴于 此弊也夫!
<目录>卷一<篇名>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属性:经曰∶“常以不病调病患。”盖以医者无病,气静息匀,用自己之呼吸,合病患之至数,则太过 不及之形见矣。斯时也,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心如走珠,形似木鸡,不得多语调笑,妄论工 拙,珍玩满前,切勿顾盼,丝竹凑耳,恍若无闻,凡此岂欲矫众以邀誉哉!夫君子之游艺,与据 德根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