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丸。保和汤。紫菀散。人参泻肺清燥救 肺诸汤。相为表里。用者可以推类尽致。
宁肺桔梗汤
桔梗(二钱) 贝母(三钱) 当归(三钱) 栝蒌霜(三钱) 黄 (四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防己(二钱) 百合(三钱) 桑白皮(三钱) 苡仁(三钱) 知母(三钱)
五味子(一钱) 地骨皮(三钱) 杏仁(三钱) 葶苈子(二钱) 生姜(三钱)
治肺痈。无论已溃未溃。及肺胀等症。补泻兼行。使痰火血气脓水。俱从下泄。而肺以安宁。
丹皮汤
丹皮(三钱) 栝蒌(三钱) 桃仁(三钱) 朴硝(二钱) 大黄(一钱)
内痈。乃热毒结血而成。毒去其血热亦随去。栝蒌以解气结。桃仁丹皮以破血结。硝黄兼下气血之结。
结除而痈自去矣。
赤豆薏苡汤
赤豆芽(三钱) 苡仁(三钱) 防己(二钱) 甘草(一钱)
脓者。血化为水也。故排脓之法。总不外破血利水。赤豆芽。入血分以疏利之。助其腐化。苡仁防己。即从 水分排逐其脓。甘草调和数药。使得各奏其效。此为治痈脓大法门。方未能尽载。从此可以类推。
人参固本汤
人参(三钱) 熟地(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芍(三钱) 天冬(三钱) 五味(五分)
知母(二钱) 陈皮(三钱) 麦冬(三钱) 炙草(一钱)
此方滋养肺胃。兼输肾水。名曰固本。谓胃肺之本。肺为肾之本。而肾又为生气之本。三脏互相灌溉。则 根本固。而虚热清蒸咳喘回食诸症。自然不生。
当归六黄汤
生地(五钱) 熟地(三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黄柏(二钱) 黄 (五钱) 当归(三钱)
陈修园曰。阴虚火扰之汗。得当归地黄之滋阴。又得黄连黄芩之泻火。则蒸汗之本治矣。此方之妙。全 在苦寒。寒能胜热。而苦复能坚之。又恐过于苦寒。伤其中气。中者阴之守也。阴虚则火愈动。火愈动则 汗愈出。尤妙在大苦大寒队中。倍加黄 。领苦寒之性。尽达于表。以坚汗孔。不使留中为害。谨按修园 此论皆是。惟言黄 领苦寒之性。尽达于表。不使留中为害。则差毫厘。盖药之救病。原于偏寒偏热。治 偏寒偏热之病。自必用偏寒偏热之药。此方大治内热。岂寒凉之药。能尽走皮肤。而不留中者。况黄 是由中以托外之物。非若麻黄直透皮毛。而不留中也。吾谓内热而蒸为汗者。此为对症。如果外热。而 内不利寒凉药者。则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加减可也。
凉血地黄汤
生地(四钱) 当归(三钱) 甘草(钱半) 黄连(二钱) 炒栀子(一钱) 元参(三钱)
黄芩(二钱)
此方纯是凉心。血者。心之所生。凉心即是凉血。
田螺捻子
田螺(三枚) 冰片(五分) 白砒(五分) 砂(一钱)
捣和米糊为捻子。能化腐去瘀肉。枯血痣用处少。
仙方活命饮
穿山甲(三片) 皂荚刺(一钱) 当归尾(二钱) 草节(一钱) 乳香(二钱) 金银花(二钱)
赤芍药(二钱) 天花粉(二钱) 没药(二钱) 防风(三钱) 贝母(二钱) 白芷(二钱) 陈皮(二钱) 黄 酒(少许)
此方纯用行血之药。加防风白芷。使达于肤表。加山甲皂刺。使透乎经脉。然血无气不行。故以陈皮贝 母。散利其气。血因火而结。故以银花花粉。清解其火。为疮症散肿之第一方。诚能窥及疮由血结之所 以然。其真方也。第其方乃平剂。再视疮之阴阳。加寒热之品。无不应手取效。
托里消毒散
皂荚刺(二钱) 甘草(二钱) 桔梗(二钱) 白芷(三钱) 川芎(一钱) 黄 (三钱)
金银花(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白术(三钱) 人参(三钱) 云苓(三钱)
疮之结肿。血凝也。疮之溃脓。血化为水也。夫血与毒。结而不散故凝。凝则气阻而为痛。欲去其凝。仍是 以气制之。使气与血战。以阳蒸阴。则阴血从阳化而为水。水即气也。气化则为水。此化脓之说也。是方 四君黄 。大补中气。而以解毒和血之品。佐其变化。为助气战血之大剂。本此意以加减进退。则得之矣。
麦冬养荣汤
人参(三钱) 麦冬(三钱) 五味(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生地(三钱)
知母(二钱) 陈皮(三钱) 黄 (三钱) 甘草(一钱)
壮火食气。则气热而血失所养。故用麦冬知母以清火。火清气平。则阳不乘阴。血于是安。故亦名养荣。
人参养荣汤。所以用远志桂尖者。助心火以化血。此汤所以用知母麦冬者。清胃火以宁血也。
大枫丹
大枫子肉(三钱) 土硫黄(二钱) 枯矾(一钱) 明雄(二钱)
共为末。灯油调。搽癣痒各疮。
黎洞丸
三七(一钱) 大黄(一钱) 阿魏(一钱) 儿茶(一钱) 竹黄(一钱) 血竭(三钱)
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 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