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58-证治准绳·幼科-第302页

末之,滴水丸。每三五丸麻油滚过,井水吞下。
《惠眼》
内金丸
治小儿 咳嗽。
鸡内金 雌黄(细研,水飞过,去水,露三日方使) 半夏(生) 延胡索(各等分)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小豆大。周岁三丸至四丸,灯心汤下。
《吉氏家传》治奶 方 天竺黄 蚌粉(炒)
上件等分,研匀。蜜调涂奶头上,与吃。
脑子散
治小儿伤风,咳嗽不住,兼治瘕呷。
大黄(一分) 郁金(二钱)
上件二味,先以猪牙皂角煮一复时,取切片子,焙干为末,次入粉霜、脑子各 少许,再同研令匀。每服一字,沙糖水调下,量儿肥瘦,加减用之。
<目录>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咳嗽<篇名>嗽声不出属性:《圣惠》
杏仁煎
治小儿咳嗽声不出。
杏仁(汤浸,去皮尖,入水一大盏,研滤取汁,二两) 酥 蜜(各一合)
上件药,先以杏仁汁于铛中,以重汤煮,减去半,入酥蜜,又汤煮二十沸,却 入贝母、紫菀末各一分,甘草末半分,更煎,搅如饧,收瓷器中。每服,以清粥 饮下半钱,日三服,夜一服。嗽止为度,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 贝母(半两,煨) 牛黄(细研,一钱) 甘草(炙,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 麦门冬(去心,焙)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甘草(炙) 贝母(煨)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去土,半 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乳汁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以意。
又方 杏仁(一两,去皮尖双仁,以水一中盏,研绞取汁) 紫菀(半两末)
上以杏仁汁并紫菀末,入蜜一合,同煎如膏。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茶匙,量儿大小加减。
<目录>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咳嗽<篇名>惊膈嗽属性:小儿患惊风,惊止而嗽作,谓之惊膈嗽。茅先生下金杏丸夹匀气散与服。
金杏丸
杏仁(去皮尖) 甜葶苈 汉防己 马兜铃(去皮)
上等分为末,用蜜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用麦门冬熟水吞下。(茅先生亦于前咳嗽门 中已有此方,为各有牵引,不可除,故兼存之)
匀气散
桔梗(去芦头,净洗,干,五两) 甘草(二两) 缩砂仁 香(洗) 陈橘皮(各一两) 白姜(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霜木瓜煎汤调下,如无,即用紫苏、盐煎汤下。
<目录>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咳嗽<篇名>久嗽属性:《圣惠》
栝蒌煎
治小儿久嗽不止,心神烦闷。
栝蒌(一颗熟者,去仁,以童子小便一升相和,研绞取汁) 酥(一两) 甘草(生一分,为末) 蜜(二两)
上件药,以银锅子中慢火煎如稀饧。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日四五服,量儿大小加减。
不灰木散
治小儿嗽久不止。
不灰木(牛粪火烧通赤) 贝母(煨令黄) 甘草(炙微赤。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新汲水一小盏,点生油一二滴,打令散,
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日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桑白皮煎
治小儿经时不瘥,及伤肺见血。
桑根白皮(东引者,切,五合) 白狗肺(一具,切) 甘草 茯苓 升麻 贝母(各十二分) 芍药 杏仁(炒。各十分) 李根白皮(切,四分) 款冬花 麦门冬(去心。各六分) 黄芩(十一分) 淡竹青 皮(八分) 蜜 地黄汁(各一升)
上,以水一斗,煮及三升,去滓,下杏膏、地黄汁、蜜,微火上煎,不住搅,
至二升三合,绵滤绞汁。二三岁儿一合,温服之,日进三服,夜三合。
知母散
治大人小儿久嗽不止,痰吐喘闷气噎。
知母 贝母 柴胡 黄 (炙) 紫菀(洗) 马兜铃 杏仁(研,去皮尖) 半夏(白矾水煮干为度)
桑白皮(炙) 白矾(研) 款冬花(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同煎三分,去滓时时服。或生姜自然汁煮糊 为丸,每服五七丸,生姜汤下。
贝母散
治小儿久咳嗽,气急。
贝母(煨) 杏仁(去皮,炒) 麦门冬(去心)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半两)
上为末,用乳汁调下半钱。
<目录>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篇名>喘属性:《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 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曾〕小儿喘疾,重于咳嗽,然有虚实冷热之 分,不可概举。实热者,投清肺饮(嗽)加五和汤(里热),水姜葱煎,及泻肺汤(嗽)、碧玉丸 为治。经云∶喘急多因气有余,盖肺主气故也。虚冷者,投枳实汤水姜煎,并如意 膏、补肺散,坎离汤自效。此肺虚感风,气不升降,致有是证。及用定喘饮常验,
不拘冷热,皆可服。涎壅失音,二圣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