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 尽肿者,从天而汗之,此表里之浮沉,凡治之法,当如是也。肺心肝肾中州以上俱宜汗,
中州已下皆宜下,如小便利而渴,不宜汗,不宜下,以其重亡津液故也。
问曰∶仲景云∶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 痛,沉则为水,小便则难。脉得诸沉,当附骨,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王叔和云∶水 气浮大即延生。二者不同,何也?答曰∶少阴证当沉,故脉出者死也。此水附骨,以当 沉而下出,则当微出本部,即是得生也。此个出字,出本部之外,故死也。经云∶阴阳 俱虚,脉出者死,与此同意。水气浮大即延生者,总而言之也。五脏六腑,上下表里,及 诸部分,俱在其中矣。此阴盛而阳虚也,故暴出者死。何以然?少阴沉,知周身无阳也。
水病滞塞不通,脉暴出,阳何以周流于一身,养育一体,故死也。腹上肿者属厥阴,腰肿者属肾。
水气求责法 有沉而有力,有沉而无力。有浮而有力,有浮而无力。中得之,亦有有力无力。
水气脉并药 肺沉大肠浮 大腹皮 茯苓 甘遂 大戟 芫花 旋复花 紫菀 陈皮 桑皮 杏仁 木香 葶 苈麻黄 栀子 芍药 白术 生姜皮 心沉小肠浮 桂 枳实 牵牛 芍药 木通 脾沉胃浮 白术 芍药 生姜 赤小豆 枣 槟榔 黄 甘草 石膏 肝沉胆浮 川芎 芍药 细辛 肾沉膀胱浮 泽泻 茯苓 猪苓 白术 木通 灯草 通草 牡蛎 滑石 泽兰 附子 葶苈 瞿麦 车前子 防己 海藏集仲景水气例(水气源流,并出《素问·水热穴论》。)
高低内外,轻重表里,随经补泻,要当谨察肺、胃、肾三经,病即瘥也。
仲景葶苈大枣泻肺汤治 喘嗽痰涎,面目浮肿。
甜葶苈 苦葶苈(等分) 大枣 仲景枳术汤治心下水结如盘。
仲景牡蛎泽泻散治腰以下有水气。
仲景生姜泻心汤 治两胁水气,腹中雷鸣。
仲景甘草附子白术桂枝汤 治阴证自汗,身微肿,风湿相搏,小便不利。
仲景真武汤 治少阴三二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 下利,此为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而呕者。
仲景十枣汤 大戟 芫花 甘遂(各等分)
三花神佑丸 十枣汤加牵牛 大黄 轻粉(水丸。)
除湿丹 神佑丸加乳香 没药 玄青丹 神佑丸加黄连 黄柏 青黛 上以上四方,药极有毒,不可轻也。
防己黄 汤
(仲景,下同)
防己(一两) 黄 (一两二钱半) 白术(七钱半) 甘草(炙,半两)
上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腹痛,加芍药。一法,洁古用此汤调五苓散,治因湿为肿者。(又云∶防己黄 汤,治风水脉浮为 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证,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常肿,及身重难以屈伸。)
越婢汤
加术四两,即越婢加术汤。(又见痿厥。)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大腹皮散
大腹皮 桑白皮 川芎(各二两) 汉防己 羌活 青皮(去白) 大黄(炒) 槟榔 桂心(各 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五分,
去滓,不拘时温服。
楮白皮散
楮白皮 猪苓(去皮) 木通(各二两) 紫苏 茎叶 桑白皮(各三两) 陈皮(去白,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防己茯苓汤
防己 黄 桂枝(各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蒲灰散(见淋。)
木香丸
木香 苦葫芦子(炒) 乳香(各二钱五分) 槟榔(二枚,一生一炮) 甘遂(炒令黄) 朱砂 (细研。各半钱)
为细末,以烂饭和,分作四十九丸,面裹。于铫纳水煮熟,令患人和汁吞之,以尽 为度。清晨服药,至午时其水便下,不计行数,水尽自止。
海蛤丸
海蛤(研) 防己(各七钱五分) 陈皮(炒,去白) 郁李仁(去皮,炒。各半两) 赤茯苓(去皮) 桑白 皮葶苈(隔纸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米饮送下,早晚各一服。
槟榔散
槟榔(半两。另研末) 商陆 生姜(各一两) 桑白皮(一两半) 甘草(炙,二钱半)
上除槟榔外,用水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五更初分作二服,每服调槟榔末二钱 半服,至平明当利,如未利再服。
甘草麻黄汤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麻黄附子汤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