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34-重订产孕集-清-张曜孙-第12页

作喘,谓之痰火,岂未见千金诸说耶,朱氏为滋阴降火之祖,而於产後大热亦用乾姜,虽说理未明,而用法则合,而宗其说者,并此而背之,可异也已。
脉经曰:产後之脉,洪实不调者死,沉微附骨者生,又曰:沈小者生,实大坚强急者死,盖产後当虚,沈小而微,虚寒之象也,当虚反实,则阴阳相并,气血瞀乱,素问所调气并则无血,故脉象反盛,犹之其藏之脉,多属坚强,绝无生意者也,知脉理则知治法,知治法则知病情矣。
大凡产後诸疾,虚寒者十之六七,瘀滞半之,内伤外感又半之,而总不外温补二法,常有之候,曰恶露不行,曰发热,曰尿血,曰无乳汁,曰头脑心腹腰筋痛,曰呕逆曰淋沥,曰遗溺,曰泄痢,曰便秘,曰阴肿痛痒,曰交骨不合、其甚者曰伤寒,曰中风,曰浮肿,曰虚劳,凡此数者,世俗犯之有终身不愈者,至中风虚劳,多归不治,由古法久废,下士多愚,非必死之症也。
恶露之後,产後下血过少,腹满而胀,痛引少腹,牵掣腰背,宜加味生化汤。
生化汤,加泽兰二钱、延胡一钱五分、益母草三钱,甚者逆抢心胸,手足厥冷,唇乾腹大,短气促喘宜甘草汤。
甘草汤,甘草芍药桂心阿胶各一两、大黄一两三钱,以东流水三升,煮一升内胶,令烊,分三服,见千金方。
若败血不下,成块作痛,俗谓之儿枕痛,乃血瘕也,宜失笑散,立效散。
立效散,五灵脂为末,每服二钱温盾调下,见局方。
古铁酒。
古铁酒,古铁五钱,火烧令赤,以酒三合,入之温服,见千金方。
乌贼骨汤冶之。
鸟贼骨汤,鸟贼骨三钱、桃仁二钱、当归芎芍药阿胶各一钱五分、肉桂五分、五灵脂一钱,作一服。
产後发热,其候大热烦躁,昼轻夜重,或谵语神昏,脉虚大者虚也,宜当归补血汤,腹内痛,有块者瘀也,宜生化汤方见调摄篇〔感冒者,宜补虚加乾姜汤。
补虚汤,加乾姜一钱,作一服,见丹溪心法。
四物炮姜汤。
四物炮姜汤,芎一钱五分、芍药二钱、乾地黄三钱、炮姜二钱、当归三钱。
若因蒸乳而热者,乳必胀痛,去乳汁即愈,若往来寒热者,宜柴胡汤主之。
柴胡汤,柴胡八钱、黄芩人叁甘草各一两、生姜六钱、大枣十二枚、半夏三合,以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分三服见千金方。
新产无乳,其故有二,阳虚阴盛,无以化之,营血不得温升,故不能生乳,体素羸弱者,多有之,旧说所调血虚无乳者,即此候也,宜益阳以化阴,温经以通络,宣营汤主之。
宣营汤,当归黄阿胶各三钱、人叁五钱、芎芍药各二钱、川贝母一钱、炮姜一钱、红花甘草各五分,十味作一服。
气滞血阻,脉络不通,乳道壅闭,亦无乳,宜猪蹄汤。
猪蹄汤,猪蹄二枚、通草二两,只清酒三升,浸之加水一升,煮一升饮之,见千金方,达生编无通草,加生黄一两、当归五钱、白芷五钱〔名通脉汤。
或贝母汤主之。
贝母汤,贝母一钱五分、连翘二钱、当归川芎各二钱、桔梗白芷各一钱、赤芍、川续断各一钱、红花五分,头痛者,血虚也,其候痛连巅顶,掣引脑顶,紧急欲死,厥阴少阳阳明之脉,会於巅,络於额,贯於脑,骤亡其血,脉络不安,故震动而痛,宜小补血汤。
小补血汤,川芎三钱、党叁一两、阿胶五钱、生姜二钱,即少挟风邪,不可发散,宜一奇散主之。
一奇散,川芎当归各二钱、荆芥穗一钱,作一服,见东医宝鉴。
心腹疼痛,多由血瘀气结,挟寒而起,宜芎归理中汤。
芎归理中汤,芎一钱五分、当归党叁白术各三钱、炮姜枳实各一钱、桃仁一钱五分。
若虚羸而腹痛,少气不得息,少腹拘急,牵引腰背,不能饮食者,宜内补当归建中汤。
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一两三钱、芍药一两六钱、甘草三钱、生姜二两、桂心六钱、大枣十八枚,以水三升,煮一升,分三服,见千金方。
腰痛者,下焦虚寒,血滞不行,也宜续断饮。
续断饮,续断三钱、当归阿胶各二钱、杜仲三钱、桃仁延胡各一钱五分、肉桂五分。
胁痛者,肝虚也,宜四物乾姜汤。
四物乾姜汤,当归乾地黄芍药各三钱,川芎乾姜各一钱五分、枣五枚。
冬月产後脐下痛者,宜羊肉汤。
羊肉汤,羊肉四两、当归陈皮各二两、生姜一两,水一升,酒五合,煮八合,分三服,见医学正传。
呕逆之候,腹胀满闷,食入即吐,此败血瘀阻,胃气不降也,宜抵胜汤。
抵胜汤,赤芍药半夏泽兰人叁陈皮各一钱五分、甘草五分、姜七片,作一服,见医学正传。
淋沥遗溺,由於下焦虚寒,或产理不顺,妄用胶法,损伤府络,宜桑螵散。
桑螵散,桑螵十五枚、鹿茸黄各一两五钱、牡蛎人叁赤石脂厚朴各一两,治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见东医宝鉴。
鹿角霜饮。
鹿角霜饮,鹿角霜五钱、熟地黄八钱、党叁黄各三钱、韭子一钱、肉桂一钱、兔丝子二钱,损者,宜叁术膏。
叁术膏,人叁白术黄各二斤、熬膏每服二钱,米饮下,见丹溪心法。
或叁术饮,然宜速治,缓则无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