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2-金匮翼-第5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之。若一有损 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

茴香酒
破故纸(炒香) 茴香(炒) 辣桂(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食前。故纸主腰痛,主行血。(《仁斋》)

《和剂》复元通气散
治闪挫腰胁痛。

舶上茴香(炒) 穿山甲(蛤粉炒,各二两) 延胡索(醋炒) 白牵牛(炒) 甘草(炙) 陈 皮(去白,各一两) 楠木香(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食前。
【目录】卷六【篇名】胁痛总论属性:经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又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所以左属肝,肝藏血,肝 也,血,阴也,乃外阳而内阴也。右属肺,肺主气,气,阳也,肺,阴也,乃外阴而内阳也 。由阴阳五脏气血分属,是以左胁之痛,多因留血,右胁之痛,悉是痰积,岂可一概而言乎 。虽痰气固亦有流注于左者,然必与血相搏而痛,不似右胁之痛,无关于血也。
【目录】卷六\胁痛总论【篇名】肝郁胁痛属性: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骨疼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者是也。

枳壳煮散
枳壳(四两,先煮) 细辛 桔梗 防风 川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枣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悲哀烦恼,肝气致郁,枳壳能通三焦之气,故以为君;肝欲散,故细辛、川芎、桔梗之 辛以散之;肝苦急,故用甘草之甘以缓之。其用防、葛者,悲则气敛,借风药以张之也。
戴云∶胁痛,身体带微热者,《本事》枳壳煮散良。若只是胁痛,别无他症,其痛在左 ,为 肝经受邪,宜川芎、枳壳、甘草;其痛在右,为肝移病于肺,宜片姜黄、枳壳、桂心、甘草 。此二方出严氏《济生续集》。

柴胡疏肝散
柴胡 陈皮(醋炒,各二钱) 川芎 芍药 枳壳 香附(各一钱半) 炙草(五分)

水煎食前服。

调肝散
治郁怒伤肝,发为腰痛。

半夏(制,三分) 辣桂 宣木瓜 当归 川芎 牛膝 北细辛(各二分) 石菖蒲 酸枣 仁(去皮,炒) 甘草(炙,各一分)
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煎服。(《仁斋直指》)

《良方》香橘汤
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香附 橘红 半夏(姜制,各三钱) 炙草(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目录】卷六\胁痛总论【篇名】肝虚胁痛属性: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隔布胁肋,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
其症胁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枯色青,遇劳则甚,或忍饥即发者是也。

滑氏补肝散
酸枣仁(炒,四钱) 熟地(一钱) 白术(炒,一钱) 当归 山茱萸 山药 川芎 木瓜 (各一钱半) 独活 五味(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肝体阴而用阳,此以甘酸补肝体,以辛味补肝用,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一方 有人参、黄 、牛膝、石斛、柏子仁、桃仁,无山药、独活、五味。

补肝汤
干地黄(三钱) 白芍(一钱半) 当归 陈皮(各一钱) 川芎(七分) 甘草(五分)

上六味都作一服,水煎。此亦甘酸辛兼补体用之法。

一方
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一方
鸡子黄一枚,调吞日二服。

以上二方,皆甘酸补肝体之法。
【目录】卷六\胁痛总论【篇名】肾虚胸胁痛属性:房劳过度,肾气虚弱,羸怯之人,胸胁之间,多有隐隐微痛,此肾虚不能纳气,气虚不 能生 血之故,气与血犹水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既虚则鲜有不滞者,所 以作痛。宜用熟地、破故纸之类补肾,阿胶、芎、归之类和血,若作寻常胁痛治即殆矣。
戴云∶曾有一人胁痛连膈,进诸药味并大便导之,其痛殊甚,后用辛热补剂,下黑锡丹 方愈。此乃肾肝虚冷作痛,愈疏而愈虚耳。
【目录】卷六\胁痛总论【篇名】肝火胁痛属性:肝火盛而胁痛者,肝气实也。其人气收善怒。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
又云 ∶肝气实则怒是也,其脉当弦急数实,其口当苦酸,其痛必甚,或烦热,或渴,或二便热涩 不通。

龙荟丸方
丹溪云∶治肝火胁痛要药。

龙胆草 当归(并酒洗) 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酒浸) 青黛 芦荟 (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
蜜丸小豆大,姜汤下二三十丸。
《元珠》云∶一人性躁,夏月受热,忽左胁间痛,皮肤红如碗大,发水 疮三五点,脉弦数 ,医作肝经郁火治之,用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剂痛益甚,且增热,皮 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