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
【目录】卷七\咳嗽统论【篇名】肾咳属性:肾虚气逆者,肾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肾中阴火上炎入肺则咳。肾中阴 水随 经入肺亦咳。《内经》云∶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又少阴所谓咳呕上气喘者,阴气在 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咳呕上气喘也。水则《济生》肾气补而逐之,火则 六味、都气之属引而下之。又有一种少阴肾症,水饮与里寒,合而作嗽,腹痛下利者,宜真 武汤加减治之。
真武汤
白茯苓 白术 白芍(各一两) 熟附子(半两)
上锉散,每二钱半,加生干姜、细辛、五味子各半钱,姜三片,食前煎服。
【目录】卷七\咳嗽统论【篇名】咳嗽失音属性:咳而失音,有新久虚实之异。新者多实,痰火闭郁,所谓金实不鸣也。久者多虚,肺损 气脱,
所谓金破亦不鸣也。实者逐邪蠲饮易治。虚者补肺养气难治。亦有肺已虚损而风寒未尽,或 痰火闭塞者,则攻补俱碍,其治尤难也。
诃子饮
治久嗽语声不出。
诃子肉 杏仁(各一钱,炒) 通草(一钱半)
分二服,每服水二盅,姜三片,煎一盅,食远温服。
一方
诃子四个,有桔梗一两半,甘草二寸。
杏仁煎
治嗽失音不出。
杏仁(三两,研泥) 生姜汁 蜜(各一两) 木通 桑白皮 贝母(各一两二钱) 紫菀 五味(各一两)
水三升,煎半升,去滓,入杏仁、蜜、姜汁,再熬成稀膏,食后卧噙化一匙。
又方
皂角一握,去皮弦子,萝卜三个,切片,水一碗,煎至半碗服之。不过三 服,能使语出声。
治盛寒失音不语,咽喉痒痛。
桂心 杏仁(各一两)
为末,蜜丸樱桃大,绵裹咽津。
戴云∶有嗽而咽痛失音,多进冷剂而声愈不出者,宜生姜汁调消风散,少少进之。或只 一味 姜汁亦得。又云∶声哑声,寒包其热也,宜细辛、半夏、生姜之属,辛以散之。若痰热壅于 肺者,金空则鸣,必清肺中邪滞,用清咽宁肺汤主之。
清咽宁肺汤
桔梗(二钱) 炒山栀 黄芩 桑皮 甘草 前胡 知母 贝母(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和剂》款冬花散
治肺已虚而风寒未尽,喘满烦闷,痰涎壅盛,鼻塞流涕,咽 喉不利。
杏仁 阿胶(炒) 麻黄(去根节) 半夏(汤洗,姜制) 款冬花 桑叶 知母 贝母(各 一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盅,姜三片,水煎,食前温服。《准绳》用炙甘草和半夏加一 倍。
【目录】卷七【篇名】喘统论属性:《三因方》云∶喘病肺实者,肺必胀,上气,咽中逆,如欲呕状,自汗。肺虚者,必咽 干无 液,少气不足以息也。王宇泰云∶喘而无汗,烦躁,脉浮大者,汗之。喘而有汗,腹满,脉 沉实者,下之。又云∶喘而自汗,腹满便秘,气口脉大于人迎,下之无疑,外此则不宜轻下 也。
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为虚。喉中如水鸡声者为实。戴复庵云∶有痰喘,有气喘,有胃 虚喘 ,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有痰声。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胃气虚喘者,抬肩撷 肚,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复甚。大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 痰,得食入咽,坠下痰涎,其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 不知此,作胃虚,治以燥热之药者,以火济火也。
【目录】卷七\喘统论【篇名】痰实肺闭属性:肺虚如器而不容物,痰热实之,则气不得宣,呼吸壅滞,喘急妨闷,胸膈痞痛彻背者,
宜 《济生》栝蒌实丸。此与水气相似,但水即饮也,饮体稀而痰质稠,饮多寒而痰多热耳。
《济生》栝蒌实丸
栝蒌实(研) 枳实(去瓤,麸炒) 桔梗 半夏(等分)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元戎》葶苈大枣汤
葶苈(二两,炒紫色,杵成丸)
以水三升,大枣二十枚,同煮取二升,去滓,内麻黄、五味子各半两,取清,令二日服 一剂 尽,瘥。《外台》方∶葶苈、杏仁二味,杵末,枣肉丸。此又加麻黄、五味,其用弥广矣。
【目录】卷七\喘统论【篇名】水气乘肺属性:喘因水气乘肺者,经所谓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喘而不客也。古法∶心下有水气,
上 乘于肺,得卧者,以《直指》神秘汤主之。若肾中水邪干肺者,则《济生》肾气丸主之。
神秘汤
人参 陈皮 桔梗 紫苏 半夏 桑皮 槟榔(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五味子(十五 粒)
上用水姜煎,食远温服。
【目录】卷七\喘统论【篇名】寒邪入肺属性:喘因寒邪入肺者,经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咳动肩背,因背受寒邪,
伏于 肺中,关窍不通,呼吸不利,右寸沉而紧,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