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几点体会祖国医学的病因学,十分重视气候"太过不及"引起六淫发病,客观上天灾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某些流行病、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凡有所胜、必有所制,凡有所生、必有所助、五运六气的生克制化,造成某些流行病的发生与流行,也可遏制另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人体也因六气的来复使原有的疾病应时而自愈。某些因外邪所致的慢性病、时令病,经各种治疗效果不显或痊愈后体力久不康复,待六气的来复,自然会痊愈和康复。《五常政大论》曰:"养之和之,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待其来复。"现代易地疗养治疗就是取其避邪就宜之意。
某些验方与经验介绍有很好疗效,但实际应用并非如此,原因何在?古人已有先言:"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以为工也。"例如1955年石家庄用白虎汤治疗乙脑疗效很高,而次年北京用白虎汤疗效不显著,蒲辅周根据北京1956年六气所临湿气较胜,脾虚湿困症状,加用芳香化浊的藿佩兰,疗效则明显提高,运气学说恰正是提高了辨证的全面性。
运气学说以天人合一的气候变化,与流行病发病实况相对照,有其一定的准确性。气象学家已经验证了天体运转的气候变化确有甲子一周的规律,但我们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六元正纪大论》曰:"行有顺逆,至有迟速,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探讨运气学说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吸取精华。
此文发表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第十五卷第2期3.《内经》运气学说与87年上海甲肝瘟疫《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运气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从中医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认识、到诊断治疗原则,方剂药物的运用都作了较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气候变化与物候、病候及其诊断要点更作了详细的归纳和说明。因此"七篇"可以说是《内经》一书基本精神的总结性篇章,是《内经》一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研究《内经》的著名学者,多数都加以肯定并作诠释,其临床的应用价值至今仍闪耀着科学的光辉。笔者是搞中医临床的,讲究的是实效,曾于80年与90年撰写《运气学说与杭州气候》、《运气学说与杭州流行病》。在此,对《内经》的运气学说与87年上海甲肝瘟疫再作一点探讨。
1987年为丁卯年,1988年为戊辰年。
稍有年长的都还记得,1987年的秋冬至88年的春季,上海、宁波、杭州地区甲肝大流行,瘟疫从大上海向周边地区迅猛扩散,举国上下一片惊慌,海内外人士不敢进入上海害怕甲肝瘟疫祸殃自身。公共汽车上人们不敢触摸扶杆,朋友见面也忌讳握手,饭店生意清淡,板蓝根成了最抢手的药品,一包箭牌进口烟换不到一包板蓝根冲剂。医学权威人士惊呼与食毛蚶有关。
害人的瘟疫已经流行漫延,如何预防治疗,众说纷纭。
著书于2000多年前的《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恰恰从天体运行的周期性变化中,寻求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气候、物候及人体的病理变化,并提出预防,指导治疗,立方选药。其中对87年秋冬至88年春季,上海甲肝瘟疫的发生,流行状况,所作出的预测,精确程度令世人惊叹!
《内经》中的运气学说是怎样预测87年、88年气候特点和人体发病情况的呢?
《六元正纪大论》曰:丁卯 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
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上面这一段原文用白话文来语译:丁卯.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是木运不及之年,少阴君火在泉。"清化"指木运不及之年,春天应温不温,气候偏凉。按五行概念来说就是木气不及,金来乘之,主清燥大行,容易伤人肝气。"热化"是木运不及之年,金来乘木,但是金气过于偏胜时,由于气候自调的原因,火气又来乘复。这一年的夏天会出现气候炎热,这叫"清化热化胜复同。""灾三宫"的"灾"指自然灾害的伤害,"三宫"指的是东方震宫,因木运不及,金来相乘,故位居东方的震宫会发生灾害。地理位置即中国东部上海一带。
"燥化九"是丁卯、丁酉年的司天之气而言。阳明主凉主燥,上半年气候偏凉偏燥,"九"为金之成数。
"风化三"指丁卯、丁酉的岁运为木运不及,木主风,主温,该年春季气候偏凉而导致春季生物的萌芽生长受到影响。"三"是木之生数。
"热化七"是指丁卯、丁酉为少阴君火在泉,少阴主热,万物因感此火热之气而生长。"七"为火之成数,表示下半年气候十分炎热。
"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指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气候偏凉,所以在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上以味苦性温的药物或食物为宜,因为温可胜凉。"中亲和"指岁运是木运不及之年,气候应温不温,肝气不及,所以在治疗及饮食调理上,用味辛性较温和的药物或食物为宜。因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下咸寒"指下半年由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