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70-青囊秘诀-第12页

也。
\x秘诀∶\x 护鼻解毒三银参,麦二梗五草花粉,
煮成丹朱生冲服,四剂色变莫忧心。
全鼻散药玄金花,一两当归钱丹砂,
麦冬五钱三参草,连服十剂自无差。
方用寒水再造汤亦效∶ 麦冬(三两) 甘草(二两) 贝母(三钱) 夏枯草(二两) 黄芩(三钱) 连翘(三钱) 桔梗(三钱)
寒水石(冲,三钱) 赤茯苓(二两)
水煎服,未烂者一剂可免,烂者再剂不烂矣,再二剂 痊愈。
\x秘诀∶\x 寒水再造三两冬,甘枯二两赤茯苓,
贝母黄芩连翘桔,寒水三钱煎成冲。
人有生杨梅,遍身皆烂,疼痛非常,人以为毒瓦斯之在皮肤也,谁知是血虚而毒结于皮肤乎?夫杨梅之毒,
散于骨髓之中,毒在骨中,难以疗治,而毒在皮肤,似易于施治矣。然毒未出于皮肤,尚蕴藏于骨中,泄骨 中之毒,可从下而外泄也。如毒已出于皮肤,其毒开张,敛肌中之毒,则不可由表而外攻矣。得其法,则易泄 散;未得其法,则转横也。治之法,宜补虚以泄毒,引毒从小便出,乃得其治法耳。方用二苓化毒汤∶ 白茯苓(二两) 土茯苓(二两) 当归(二两) 紫草(二两) 金银花(二两) 生甘草(二钱)
水酒各半煎服,十剂痊愈。此方视之平淡无奇,而实有异功者,补以泄之也。杨梅本生于肾之虚,肾虚则 血虚矣。不补虚以治疮,反泄毒以耗血,此世人治杨梅之疮,所以多不效耳。
加减二苓汤亦效∶ 生地(一两) 茯苓(一两) 当归(一两) 黄 (二两) 土茯苓(二两) 车前子(五钱)
防风(一钱)
水煎服,二剂不痛,再二剂痊愈矣。
\x秘诀∶\x 二苓化毒茯苓归,紫草土茯银二随,
水酒煎服草二钱,十剂痊愈效可推。
补虚泻毒二苓汤,生地茯苓归一两,
黄 土茯二两用,车前五钱一钱防。
<目录>下卷<篇名>腰疽论属性:人有腰眼之间,忽生疽毒,疼痛呼号,似乎阳症。然而腰肾之处,乃至阴之地,未可作阳疽治之。若竟阴 症治之,则亦不可也。此症本于过忍其精,欲泄不泄,以成斯毒,似乎纯是阴分之过。但腰间去肾不远,肾火 发而成毒,则阴中有阳,未可能以阴症治之也。必须合阴阳并治,以化其毒,则毒去如扫。倘不补阴而竟治 毒,则肾气愈伤,而毒难速化矣。盖补阴而不补阳,则阴无阳不生,则毒深藏于肾宫而不得外泄矣。然而阴阳 两治,则腰肾之气利而易奏功也。方用两治汤∶ 杜仲(一两) 当归(一两) 白术(一两) 防己(三钱) 草(三钱) 金银花(三两) 甘草(三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而痛止,三剂痊愈矣。此方用白术、杜仲以利其腰脐,气通而毒自难结也。又得银 花、当归之类,补中有散;而防己、 直入肾宫以祛逐蕴热 之毒,则阴阳无偏胜之虞,正有助而邪无纷争,自然三剂而成功也。
\x秘诀∶\x 腰疽必须两治汤,杜归白术一两添,
再加三钱防 甘,银花三两一齐煎。
此症用九灵丹亦效∶ 生地(五钱) 丹皮(五钱) 黑荆芥(三钱) 甘草(三钱) 防风(一钱) 紫花地丁(一两)
山萸(一两) 炒白术(二两) 熟地(二两)
水煎服,连服二剂效。
\x秘诀∶\x 又有腰疽九灵丹,生地丹皮各五钱,
黑芥草三防风一,地丁山萸一两添,
惟有焦术熟地二,连服二剂效如仙。
<目录>下卷<篇名>瘰论属性:人有生痰块于项颈,坚如石者,久则变成瘰 ,流脓流血,一块未消,一块又长,未几又溃,或耳下,或 缺盆,或肩上,有流行串走之状,故名鼠疮,又名串疮,言其如鼠之能穿也。世人谓食鼠窃之物以成,而不然也。
盖瘰 多起于痰而成于郁,未有不郁而能生痰者,未有无痰 而能成瘰 者也。世人必须以开郁消痰为治,然郁久则气血必耗,耗则气血更亏,若徒消痰而不解郁,或但开 郁而不消痰,是以虚而益虚也,何能奏功?余谓此症,不若平肝而健脾,助土木相调而愈矣。方用清串汤∶ 白芍(一两) 白术(一两) 柴胡(二钱) 蒲公英(三钱) 天花粉(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 (一钱) 附子(一钱) 紫背天葵(五钱)
水煎服,六剂痰块渐消,再服十剂而瘰 化尽,再服一月痊愈。愈后可服六君子汤数十剂,以为善后之计,
永不再发也。此方妙在蒲公英、天葵为消串之神药,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则肝木不平,非辅之以白术、
茯苓,则脾土不健,何以能胜攻痰破块之烈哉?惟有攻有补,则调剂咸宜,更得附子之力,以引降药,直捣中 坚,所以能愈宿疾沉 于旦夕耳。
\x秘诀∶\x 清串汤芍两白术,柴二蒲粉三茯五,
陈皮附草一钱用,紫背天葵五钱煮。
此症用康乐汤亦效∶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夏枯草(五钱) 半夏(三钱) 炒香附(三钱) 白附子(一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