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72-顾松园医镜-第7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塞气道,而升降不利。所以肺有热者,不宜服参,恐反助火伤肺,益 致声重痰多,甚至热干津液,无以下滴而通水道,不可不审。

接命丹
治类中风,失音不语,〔痰火壅塞上窍之故。〕手足瘫痪,〔瘫者坦也,筋脉驰纵,坦然 而不举也。痪者涣也,血气涣散而不用也。皆属痰火所致。〕四肢疼痛,动履不便,〔亦痰火凝滞经络所 致。〕饮食少进诸症。〔热痰弥漫,胃气不舒也。〕又治气血虚弱,痰火上升,虚损之症。

人乳〔乳乃血化,补阴甚捷。二杯。〕 梨汁〔降火消痰,一杯。〕隔汤顿滚,五更温服。〔 恐其与食同进,成积滞而发泻也。〕痰多加竹沥。〔性滑流利,走窍逐痰。一 杯〕。此方补阴清火消痰,以人补人,其妙无加。

加味地黄汤
治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或兼喜怒思悲恐,五志有所过极,则热气 拂郁,以致心神昏冒,卒倒无知,或语言謇涩,〔真阴亏损,津液衰少,舌络无所荣养,故伸缩不能 自由。〕或口眼 斜,或手足牵掣,〔此因水不荣筋,筋急而纵也。俗云风者,乃风淫末疾之假象,

风自火出也。〕或大便燥结,〔肾主五液,又主二便,虚则不能濡润。〕或小便疾出难忍,且有余 沥。〔火性急速故也。〕
六味地黄汤
〔补肾壮火。〕 加麦冬犀角〔清心解热。〕 羚羊角 钩藤勾〔平木舒筋。〕 人乳〔补阴益血。〕 梨汁 竹沥〔降火消痰。〕 人参〔随宜加入。〕宜桑枝〔三、

四两炒。〕煎汤煎药。〔能通利关节,疗四肢拘挛,故偏风俱宜用之。〕此方补肾壮水为主,佐以清心 平肝,降火消痰之剂,然金为水母,水虚者,又当兼用生脉散,以滋其化源。

补气养血汤
〔自制〕 治类中风,半身不遂,即经所谓偏枯者也。〔经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 之间。又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者,内居荣卫,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 者,脉偏痛。此虽以外感为言,然是症总以痛者为轻。〕男子发左,〔右为逆,左为从。〕女子发右。

〔左为逆,右为从。〕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虽逆于经,未甚于脏也。〕其从者喑三岁起。〔若 男发于右,女发于左,症虽顺而声则喑,是外轻而内重也。〕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气血方刚之 年,即见偏枯废疾,此禀赋不足,早凋之兆也。〕 人参 黄 〔补气〕 地黄 当归 白芍 首乌 胡麻 甘菊〔熄风清热。〕天冬 麦冬〔 滋阴清热。〕 秦艽 牛膝 续断〔通调血脉。〕 虎骨〔壮其筋骨。〕 茯苓 橘红〔同梨 汁竹沥,降火消痰。〕加人乳 梨汁 竹沥 桑枝汤煎药。
此方补气滋阴养血为主,而佐以通血脉,壮筋骨,清痰热之剂,或有兼瘀血者,则加消瘀之品。
按偏枯一症,皆由气血不调,譬如树木或有一边津液不荫注,而枝叶偏枯,其根本尚属未坏,故但宜如上 治法。丹溪以左为死血,右力湿痰,亦为太拘,且不甚验。经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气虚则气滞,
而血脉不能运动,左右尽可为死血,气虚则气闭而津液不能通流,左右尽可为湿痰。又有分左为血虚,右 为气虚。又赵氏谓∶男子左属水,女子右属水,凡人半肢风者,男多患左,女多患右,皆由水不能 营,治宜补阴壮水为主。愚谓是当仿此法,以推测病情,合宜而治,不可执一。又赵氏谓∶有一等平 人,身半以上俱无恙如平人,身半以下,软弱麻痹,小便或涩,或自遗,此足三阴之虚症也,不可不知。

集灵膏
益气补血,滋阴壮水,延年益寿。

人参〔补气,大气周流,无脏不有,故其用无往而不利。〕 二冬二地〔生地生精,天冬引入 所生之处,熟地补精,麦冬引入所补之处。〕 牛膝〔强筋壮骨。〕 枸杞〔填精养营。各半斤。〕 此方补气血益精髓之神剂,虚人皆可服之。二陈汤治肥人痰涎壅盛而属湿者。〔痰必清稀,口必不 渴。〕 半夏〔燥湿。〕 茯苓〔渗湿,湿去则痰无由生。〕 橘红〔理气,气利则痰无留滞。〕 甘草〔补脾,脾旺则土能制 湿。〕可合星香散,〔南星、木香二味。南星本祛风痰,得牛胆九制,则燥性减,可借用。〕加竹沥、
姜汁。本方加胆星、枳壳,名导痰汤。
此燥湿理气化痰之剂,果属湿痰可用,勿混投之。

独参汤
治诸虚气弱,危急之症。又治暴眩仆绝。〔阴虚则孤阳无附,亦自飞越。〕喉无痰声,〔 过不在痰。〕身无邪热。〔病不因感。〕此阴虚阳暴绝也,急用大剂灌之。

人参〔一两至三两。〕阴虚者可加熟地。〔人参随熟地,能直入三阴。一、二两。〕烦躁脉 微者,加童便。〔责其虚而有火。〕痰多者加竹沥。〔责其痰随气乱。〕加黄 名参 汤。〔气虚自汗 可用。〕加白术名参术汤,〔脾胃虚弱可用。〕加附子〔一、二、三钱。〕名参附汤。真阳不足,上 气喘急,气短头晕,〔阳欲上脱。〕汗出肢冷,〔阳欲外脱。〕方可暂用,切勿妄投。
此方固元益气,单用多用,取其有专力耳。盖有形之阴血,不能速生,无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