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 不自安也。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奸事。是谓年忌。
仇汝霖曰。形胜色者。如太角之人其色黄。色胜形者。如太宫之人其色青也。夫形者。五行之体 也。色者。五行之气也。形气相得。感天地之生成。故主富贵大乐。下上之人者。谓左右太少之上下。
合手足三阳之人。而三阴之人不与焉。年加者。始于七岁。每加九年。乃形色不相得者之所大忌也。
夫七岁者。少阳也。加九年。乃十六岁。再加九年。乃二十五岁。盖以手足三阳之人。始于七岁之少阳。
再加穷九之老阳。阳亢极而有悔矣。凡此相加之年。皆为斯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其分也。如感之则 病行。有所疏失。失则忧矣。倪仲宣曰。五形合手足之三阴。故虽逢阳九。不以为忌。若变而为太少 左右者。此手足之三阳。故为大忌也。
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以知形气奈何。岐伯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
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 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
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瘁。善痿厥足痹。(瘃音祝寒疮也吻音刎)
以下八节。申明形者。乃皮脉肉筋骨。然藉皮肉经脉之血气。以生养此形。而有上下盛衰之不同 也。夫生长须毛者。乃充肤热肉。淡渗皮毛之血气。然手足三阳之气血。各因本经之经脉所循之处。
而各分皮部。故帝问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以知形气。盖以各经脉络所循之上下候之。以知形中之气 血也。形者。谓皮肉筋骨也。足阳明之脉。其上行者。挟口环唇下。交承浆。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髯 美而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气少血多则髯少。气血皆少则无髯。盖血盛则淡渗皮肤而生毫毛。气者。所 以熏肤充身泽毛者也。是以在上之须眉。在下之毫毛。皆藉皮肤之气血以生长。故气少则髯少。血少则 髯短。血气皆少则无髯矣。血气少而不能充皮肤。肥腠理。故两吻多画。盖肌肉不得充满而多瘦纹也。
足阳明之脉。其下行者。循膺胸。下脐腹。从膝膑而至足跗。故在下皮肤之血气盛。则下毛美而长至胸。
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血气皆少则无毛。虽有亦稀而枯瘁也。足趾少肉。足善寒者。气之所以熏 肤充身泽毛者也。瘃者。手足寒冷之冻疮。血少则肉而善瘃者。血之所以温肤热肉者也。痿厥足痹者。血 气少而不能营养筋骨也。此言二十五人之形者。皮脉肉筋骨也。然皮肉筋骨之间。又藉血气之所资益。
而有上下盛衰之不同也。
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须。血气皆少则无 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
外踝皮坚而浓。血少气多。则 毛少。外踝皮薄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
足少阳之经脉。其上行者。循于耳之前后。加颊车。下颈项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通髯美长。血多 气少。则通 髯美短。盖须发乃血之余。是以血多气少。虽短而亦美也。在外者。皮肤为阳。筋骨为阴。病在阳者 名曰风。病在阴者名为痹。爪者筋之余。血气皆少。不能营养筋骨。以致寒湿之邪。留痹而为骨痛爪 枯也。其经脉之下行者。循膝外廉。下辅骨之前。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是以在下 皮肤分肉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则皮坚而浓。血少则皮薄而软。盖血之所以淡渗于皮 肤者也。
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 气和则美色。足太阳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踵跟空。血气皆少。则善转筋踵 下痛。(少理当作小理)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循两眉而上额交巅。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眉美而眉有毫毛也。夫充 肤热肉。生须毛之血气。乃后天水谷之所生。在上之髭须。在下之长毛。皆生于有生之后。眉乃先天所 生。故美眉者。眉得血气之润泽而美也。毫毛者。眉中之长毛。因血气盛而生长。亦后天之所生也。
恶眉者。无华彩而枯瘁也。面多小理者。多细小之纹理。盖气少而不能充润皮肤也。血少气多则面多肉。
气之所以肥腠理也。经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平脉篇曰。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血气和 者。谓经脉皮肤之血气和调。则颜色鲜美也。盖五脏六腑之俞。皆出于太阳之经。太阳为诸阳主脉也。
转筋踵下痛者。血气少而不能营养筋骨也。
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
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
手阳明之脉。其上行者。挟口交人中。上挟鼻孔。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髭美。恶者。稀而枯瘁也。
其经脉之下 行者。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