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92-黄帝素问直解-第16页

之义,此天地阴阳之所不能 全,而人身有左右阴阳之不足也,故邪居之。
\x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x \x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x 里,理通。人身应天地者,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而神明之所主也。精,精华也,故天有精。形,
形体也,故地有形。八纪,春夏秋冬,二分二至,八节之大纪也,故天有八纪。五里,东南西北 中,五方之道理也,故地有五里。既有精,有形,复有纪,有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天有精也,
浊阴归地,地有形也,动者天之纪,静者地之理,是故天地之动静,皆神明之纲纪,故能 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所以能为万物之父母也。
\x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x 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以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惟贤人则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
中傍人事,以养五脏,盖圣人无为以合天地,贤人则有为以合天地也。
\x天气通于肺。\x 人身配天象地,而天地之气亦通于人,肺位居高,主周身之气,而天气与之相通。
\x地气通于嗌。\x 嗌,咽嗌也。嗌受水谷,下接胃口,而地气与之相通。
\x风气通于肝。\x 肝属木,其气风,故风动之气,与之相通。
\x雷气通于心。\x 心属火,火炎上,故雷气与之相通。
\x谷气通于脾。\x 脾土之气,灌于四旁,故四旁空谷之气,与之相通。
\x雨气通于肾。\x 雨气即水气,肾寒主水,故雨水之气与之相通。
\x六经为川。\x 三阴之经主五脏,三阳之经主六腑,六经为川者,三阴三阳之六经,如川之流而脉络贯通也。
\x肠胃为海。\x 人籍后天水谷以生,肠胃受盛水谷,如海之大,而众流所归也。
\x九窍为水注之气。\x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耳目鼻口,前后阴,皆有水津以贯注,故九窍为水注之气。
\x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x 五脏六经,肠胃九窍,上合天地,有阴有阳,皆以天地为之阴阳,故人身阳气宣发之汗,可以天地 之雨名之,人身阳热营运之气,可以天地之疾风名之,其一时忿怒之暴气,可以象雷鸣之鼓 击,其暴气未平之逆气,可以象阳火之亢热。
\x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x 天地之阴阳,即人身之阴阳也,人身之阴阳,即天地之阴阳也。故治身而不法天之八纪,不用地 之五里,则灾害至矣。
\x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x 灾害之至,将于瞬息,故邪风之至于人身而发病,则疾如风雨。
\x故善治者,治皮毛。\x 邪之中人,始伤皮毛,故善治者治皮毛。
\x其次治肌肤。\x 留而不去,则入于肌肤,故其次治肌肤。
\x其次治筋脉。\x 留而不去,则入于筋脉,故其次治筋脉。
\x其次治六腑。\x 留而不去,则入于腑,故其次治六腑。
\x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x 留而不去,则入于脏,故其次治五脏,治及五脏,则半死半生,可不慎欤。
\x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x 上文皮肌筋脉腑脏之病,有因于天者,有因于地者,有因于人者,故天之邪气,感于人身,则害人五 脏。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也。人之水谷之寒热,感于人身,则害六腑。水谷寒热,饮食失宜,或寒或热也。
地之湿气,感于人身,则害皮肉筋脉,因于湿者,下先受之,故曰地之湿气。
\x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x \x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x 承上文感害之意而言,故善用针以治之者,知阳病必行于阴也,当从阴以引之,而出于阳。知阴病必 行于阳也,当从阳以引之,而离于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缪刺之法也。以我知彼,以我之神,会彼之神 也。以表知里,视其表阳,知其里阴也。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言以我知彼,以表知里,所以观其太过与不及 之理,而为用针之法也。故必见微得过,过,失也,病始于微萌,而得其 过失之所在,然后用针以治之,而不至于危殆也。
\x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x \x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x \x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x 分,去声。未针之先,必以脉诊,故善诊者,察色脉,别阴阳,审色之清浊,而知面王之部分,视气之 喘息,听言之音声,而知脏腑之所苦,观权衡规矩,脉应四时,而知病之所主,按下尺上寸,以观三部 之浮沉滑涩,而知病之所生,能如是也,以之施治,则无过愆,以之为诊,则不失矣。
\x故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