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x 旧本,收讹闭,闭讹收,今改正。治于既病之后,不若顺于未病之先。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一 日三时,人身阳气之所主也。平旦人气生,寅卯辰平旦之时,主人身春生之气也。日中阳气隆,己 午末日中之时,主人身夏长之气也。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收,申酉戌日西之时,主人身秋收之气也。是 故暮而闭拒,亥子丑暮夜之时,主人身冬藏之气也;暮夜闭拒,当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安静 以养微阳。若不安静,反如平旦日中日西三时之动作,则形乃困顿,虚薄而为病。所以教人因时序,而养 阳气者如此。此一节,论阳气之内外出入,以明生阳之气,上通于天也。
\x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x 藏,如字,亟,去声。阳生于阴,由静而动。故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精藏于阴而起亟,阴 中有阳矣。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卫外,为阴之固,阳中有阴矣。
\x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x 薄,虚;疾,急也。阴不胜其阳,阳热盛也,阳热盛,则经脉流行,虚薄急疾,经脉薄疾,阳热 相并,则并乃狂。
\x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x 阳不胜其阴,阴寒盛也。阴寒盛则五脏气争。争,彼此不和也。五脏气争,则九窍不通。盖两目者,
肝之窍;两耳者,心之窍;两鼻者,肺之窍;口者脾之窍;前后阴者,肾之窍也。
\x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x \x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x 陈,敷布也,上文阴阳不和而为病,是以圣人敷布阴阳,使周身之筋脉协议,通体之骨髓坚固。阳主 之气,阴主之血,皆顺而从之,能如是也,则内外调和,而邪不能害。邪不能害,则耳目聪 明,而气立如故。《五常政大论》云∶“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立如故,可以防御其外邪矣。
\x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x \x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x 强,腔,上声。气立不如故,不能防御其邪,则风客淫气,言风邪客于人身,而为淫乱之气也。
风为阳邪,风客淫气,则阴精消烁,故精乃亡。风木之邪,内通于肝,故邪伤肝也。因而饱食者,
风邪未去而饱食也。筋脉横解者,肝主之筋,心主之脉,不循经上下,而横散懈弛也,《经脉别论》云∶ 食气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故饱食而筋脉横懈也。肠 为痔者,水谷之精,不荣筋脉,大肠积 ,湿热下注而为痔也。因而大饮,风邪未去而过饮也。酒气,
先行肺主之皮毛,不由脾气之散精。脾肺不交,则气逆也。因而强力,风邪未去而强用其力也。过 劳伤精故肾气乃伤。肾主骨,故高骨乃坏,腰高之骨,不能动摇而败坏也。此风木之邪,始伤肝气,因饱 食大饮强力而病及五脏也。
\x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x 上文云,阳者,卫外而为固,故复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言阳虽卫外,复当藏密,乃能为阴之固也。
\x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x 上文言阴不胜其阳,又言阳不胜其阴,故复言两者不和。如阴不胜其阳,而阳气胜,若春无秋矣;
阳不胜其阴,而阴气胜,若冬无夏矣。
\x因而和之,是谓圣度。\x 上文云,圣人陈阴阳内外调和,故复言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x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x 上文云,阴者藏精而起亟,故复言若阳强不能密,则阴亦不能藏精起亟,而阴气乃绝。
\x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x 是必阴平和,阳秘密,则精神乃治。若阴不平和,阳不秘密,而阴阳离决,则精气乃绝。既言阴气 乃绝,又言精气乃绝者,所以申明阴不藏精而皆绝也。
\x因于露风,乃生寒热。\x 上文云,风客淫气,故复言因于露风,乃生寒热。寒热,淫气也。
\x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 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x \x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x 上文,风邪伤肝,而病五脏,此复言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至夏乃为洞泄。夏伤于暑,至秋乃为 疟。秋伤于湿,病肺,则上逆而咳;病脾,则发为痿厥。痿,痿 ;厥,厥逆也。冬伤于寒,至春 必为温病。春夏秋冬,五脏之所主也,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不必饱食、大饮、强力,始伤五脏之气,所 以申明上文之意者如此。
\x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x 承四时伤五脏之意,言五味亦伤五脏也。五脏为阴,借五味以资生,故阴之所生,本在五味。五 脏为阴,五味各走其道,太过则病,故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也。
\x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x 酸者,肝之味,过酸则肝气以津。肝气以津,肝木盛也。肝木盛,则脾土受制,故脾气乃绝。是 酸味生肝,太过则伤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