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保婴撮要-第6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眼赤睛疼。
当归 龙胆草(炒) 川芎 防风 大黄(炒) 羌活 栀仁(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砂糖汤化下。
愚按∶前方足厥阴经解散肌表,疏通内热之药也。若大便秘结,烦渴饮冷,饮食如常者,属 形病俱实,宜用此以泻之。若大便调和,烦渴饮冷,目淡青色,属病气实而形气虚,宜用抑 肝散平之。若大便不实,作渴饮汤,饮食少思,肢体倦怠者,属形病俱虚,宜用地黄丸补之 。大抵前症,若因肝经血虚风热,先用四物汤加钩藤钩以生肝血;次用四君子汤以补脾土。
若因肝经血燥痰盛,用地黄丸滋肾水生肝木,四君加芍药实脾土以平肝木。若因攻伐而致脾 土虚寒者,急用六君子汤加丁香、木香温补脾土,否则必变慢脾风也。

抑肝散
治肝经虚热发搐,或痰热切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涎,腹胀少食,睡 卧不安。

软柴胡 甘草(各五分) 川芎(八分)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钩藤钩(各一钱)
上水煎,子母同服。如蜜丸,名抑青丸。
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 治肝胆经风热瘰 ,寒热往来,口晡发热,潮热 身热,不欲饮食,或怒火口苦,耳聋咳嗽,或胁痛胸满,小便不利,或泄泻吐酸苦水,或肢 体搐动,唇目抽札,并宜用之。(方见变蒸)

异功散
(方见天钓)


地黄丸
(方见脏腑)


白术散
(方见积滞)


柴胡栀子散
(方见诸热)


导赤散
(方见心脏)


四物汤
(方见急惊)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二方见内钓)


加味清胃散
(方见天钓)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目录】卷一【篇名】心脏属性:钱仲阳云∶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惊悸不安。又云∶热则睡中口气温及 上窜切牙,而合面卧有就冷之意,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若抑面卧者,乃心气实,气不得 上下流通也,泻心散主之。心病冬见,火胜水也,当补肾治心,轻者病自愈,下窜不语者,
肾虚怯也。又张洁古云∶心主热,若肺乘心为微邪,肝乘心为虚邪,脾乘心为实邪,肾乘心 为贼邪。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其肝 ,清其源也。五脏受病必传其所胜,肾之邪必传于心,故先治其肾逐其邪也。若肝肾脉俱和 ,然后察其心家虚实治之。窃谓仰面卧者,因其心胸实热,故喜仰面而向虚也。合面卧者,
因心胸虚热,故喜合卧而就实也。实则调治心肝,虚则调补脾肺,二者别之,尽其状矣。其 切牙等症,多有雷同,不必拘泥。如用泻心、导赤等剂,邪气虽去而病仍作,当调补元气,
或反甚,急温补元气。其心气冬见,或亥子时病益甚,或下窜不语者,乃肾水虚而心火甚也 ,用地黄丸。其乳下婴儿,须母服之。

钱氏泻心散
治心经实热。

黄连 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温水化下。
愚按∶前症若叫哭发热,作渴饮水,抽搐有力,仰面而睡者,属心经实热,宜用泻心散或导 赤散。若发热饮汤,抽搐乏力,惊窜切牙,合面而睡者,属心经虚热,用补心散。若喘嗽面 赤,壮热饮水,肺乘心也,用泻白散。若摇头目札,身热抽搐,肝乘心也,用柴胡清肝散。
若合目昏睡,泄泻身热,脾乘心也,用泻黄散。若窜视惊悸,切牙足热,肾乘心也,用安神 丸。若因乳母致症,亦用前药,以治其母。

导赤散
治小肠实热,小便秘赤。

生地黄 木通 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入淡竹叶水煎。
愚按∶泻心散、导赤散,泻心、小肠实火之剂。盖心为脾母,脾为心子,然心既病则脾土益 虚矣。用者审之!

钱氏生犀散
治心经虚热。

地骨皮 赤芍药 柴胡 干葛(各一两) 甘草(五钱) 犀角(二钱,镑)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添加)
愚按∶前方云,治心经虚热,其所用药多属泻心、泻肝经之剂,虚热二字,恐鲁鱼也。如心 经自病而血虚热者,用秘旨安神丸。脾虚夺心之气而热者,用秘旨补脾汤,肝木不能生心火 ,而虚热者用地黄丸。

秘旨安神丸
治心血虚而睡中惊悸,或受惊吓而作。

人参 半夏(汤泡) 酸枣仁(炒) 茯神(各一钱) 当归(酒洗) 橘红 赤芍(炒。各七分) 五味子 (五粒,杵) 甘草(炙,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生姜汤下。

地黄丸
(方见肾症)


补心散
(方见惊啼)


泻白散
(方见肺脏)


柴胡清肝散
(方见热症)


泻黄散
(方见脾脏)


秘旨补脾汤
(方见惊啼)

【目录】卷一【篇名】脾脏属性:钱仲阳云∶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或不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