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或三焦目生云翳,耳内生疮,或肢体消瘦,热渴少食,或肚腹 不调,牙龈蚀,颊腐烂,下部生疮等症。(方见喉痹)
\x必效散\x 治瘰 ,元气无亏者,宜用此方。若元气怯弱者,宜先补而后服之, 毒已下,便与滋补,庶 无他患。若孕妇及虚劳气郁所致者,尤不可服。世以此方为良剂,故并注之。
南硼砂(二钱五分) 轻粉(一钱) 麝香(五分) 巴豆(五粒,去皮心膜) 白槟榔(一个) 斑蝥 (四十个去头足翅,用糯米炒)
上为末,取鸡子二个,去黄用清,调药入壳内,以湿纸数重糊口甑,蒸熟取出,曝干研末,每服五分,用 炒生姜酒五更调服,如毒出,小便涩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出而不痛。
\x益气养荣汤\x(方见鹤膝风)
\x栀子清肝散\x(方见胁痈)
\x补阴八珍汤\x(即八珍汤加黄柏、知母)
\x益脾清肝散\x(方见黄水疮)
<目录>卷十一<篇名>惊风结核属性: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风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同化其病,抽掣扰动,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 则肝火盛,火盛则肝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结核如贯珠。然颈项两侧,正属肝胆经部分,治宜滋肾水,
清肝火,养阴血,壮脾土。盖肾水旺,则肝火自清;肝火清,则阴血自生;阴血生,则相火自宁;火既宁,则 无热伤元气、火乘土位之疾矣。
一小儿因惊,项间结核,目札唇动,摇头抽搐,此风木凌于脾土也,用皂角子丸、补中益气汤渐愈,又用 九味芦荟丸而痊。
一小儿甫周岁,项间结核,两臂反张,索败毒之药,余意此属肝经血燥,询之,果前患惊风,曾服朱砂等 药,遂与六味地黄丸,滋其肝血,数服而愈。
一小儿项侧结核,痰盛发搐,服金石香燥之剂,手足筋挛,此肝血复伤,即急惊也,遂用加味小柴胡汤加 钩藤钩、山栀、芎、归,六味丸料加五味、麦门而痊。
一小儿每受惊,项间结核,发热减食,睡间四肢微搐,此肝木侮脾土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钩藤钩随 愈。毕姻后,腿臂腕间结核,误服行气破血药,腿臂筋挛,肌体消瘦如瘵症,余考绩到京,用地黄丸生肝肾之血,佐以 补中益气汤,补脾肺之气而愈。
一小儿耳前后结核,遇惊即痰盛切牙,抽搐摇头,恪服香燥之药,以致慢惊而卒。
\x皂角子丸\x 治肝胆经风热,项胁两侧结核。
皂角子(仁炒,二两) 连翘(八钱) 当归 柴胡 芍药(炒) 山栀(炒) 川芎(各一两) 桔梗(炒)
龙胆草(酒拌炒黑) 甘草(炒。各四钱)
上为末,米糊丸,绿豆大,量儿大小,滚汤下。
\x人参败毒散\x 治小儿风热瘙痒,顽核毒疮。或解脱衣裳,风邪所伤,恶风发热,胸膈生涎,头目不清。(方见 发)
\x九味柴胡汤\x 治肝经热毒下注,患便毒肿痛,或小腹胁间结核,凡肝胆经部分一切疮疡。或风毒恶核瘰 。
柴胡(五分) 黄芩(炒,五分) 人参 山栀(炒) 半夏 龙胆草(炒) 当归 芍药(炒。各三分) 甘草 (二分)
上水煎服。若肿痛色赤,元气无亏者,宜用;溃后肿消痛止者,不宜用。大凡肿硬不溃,或溃后不愈,因元气虚也,
午前宜用四君、归、 、升麻;午后宜用四君、芎、归、柴胡为主;佐以九味芦荟丸。若饮食少思者,宜用五味异功散,
专补胃气。若脓水清稀,而见一切诸症,皆因血气内亏,但温补脾胃,饮食加进,血气化生,诸症自退。设治疮邪,是 虚其虚也,祸不旋踵矣。
\x琥珀膏\x 治瘰 不溃,或溃而不愈,变成漏症。
琥珀 木通 桂心 当归 白芷 防风 松香 朱砂 丁香 木香 木鳖子(各二两)
上先用琥珀、丁香、桂心、朱砂、木香,为末。其余 咀,以麻油二斤六两,慢火煎,至白芷焦黑滤去渣,徐 下黄丹一斤。以柳枝不住手搅至黑色,滴水捻软硬得中,却入琥珀等末,搅匀,干瓷器盛之,用时取少许摊贴。
\x益脾清肝散\x 治肝火侮脾,饮食少思,发热或寒热往来,疮不能消散。(方见黄水疮)
\x补阴八珍汤\x 治元气虚弱,不能溃敛,或内热晡热,肌体消瘦。即八珍汤加酒炒黑黄柏、知母。
\x五味异功散\x(方见败毒之药)
<目录>卷十一<篇名>胎毒疮疥属性:胎毒疮疥,因禀胎热,或娠母饮食之毒、七情之火,初如干癣,后则脓水淋漓,或结靥成片。如发于两耳眉,或耳 前后发际之间,属手少阳经。若发于四肢,属脾胃经。发于两胁,属肝经。发于额,属心经。发于脑,属膀胱经。发于 颏颊,属肾经。当随各经所主五脏胜负,及乳母食啖浓味郁怒,所传致而调治之,不可彻用化毒、犀角等丸。设元气复 伤,传变他症,尤为难疗。
一小儿遍身患之,服牛黄解毒丸皆愈。惟头结痂,作痒出水,此禀肾经虚热,用地黄丸、解毒散而愈。
一小儿患于发际之间,作痒,诊其母有肝火,用加味逍遥散加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