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3-儿科萃精-第49页

痛属性:小儿因中气虚弱,复为风冷所乘,则脾经受寒,故不时腹痛。现证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饮热,或腹满下 痢,古法主理中汤(方见不乳)。若四肢厥冷,则加附子。
〔真按〕小儿因气弱受寒而腹痛,用参尚须斟酌,必先去寒止痛,再为调补气分,尤臻稳妥。方用北干姜一 钱,煨木香八分,广陈皮钱半,炙甘草五分,姜炒浓朴八分,引用生姜一片,俟痛止,再以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为 引,调补其脾。
<目录>卷八\腹痛门<篇名>虫痛属性:小儿因腹中虫动不安,故作痛。其候面色乍赤、乍青、乍白,其痛时作时止,时吐清水。切不可妄用攻下,
古法主钱氏安虫散〔如炒胡粉、鹤虱、枯白矾、川楝子(去皮核)各二钱五分。共为细末〕。每服一匙,大者五 分,米饮调下,痛时服。痛久不愈者,古法主加减理中汤(方见虫吐)。
〔真按〕小儿因腹中积化为虫,虫动则腹痛,发则肿聚一块。其虫为蛔虫,长至一尺,则贯胃伤心,祸不旋 踵。当虫痛时,但少与花椒汤服之,其虫闻椒则伏,痛亦立止。
若欲除虫,则宜用化虫丸,方用芜荑、雷丸各二钱,槟榔、木香、炒白术、陈皮、神曲各钱半,雄黄三钱,
使君子肉三钱,共为末,水为丸,如绿豆大,以米汤送下。量儿大小强弱与之。
虫已下尽,复用异功散加山药、芡实,以养脾,可免虫类再生之患。
<目录>卷八\腹痛门<篇名>内食外寒腹痛属性:小儿内伤乳食,外感寒邪,遂至食寒凝结,腹中作痛。其候发热恶寒,而更为腹痛,恶食呕吐,啼叫不已,
古法主藿香和中汤(如藿香、砂仁、羌活、苍术、陈皮、浓朴、生甘草、山楂、炙甘草、香附、白芷、苏叶、川 芎,引用生姜)。
〔真按〕小儿因停食感寒,而腹作痛。方用藿香梗八分,川浓朴一钱,砂仁粉五分,广陈皮一钱,炙甘草五 分,嫩苏梗八分,山楂炭钱半,炒麦芽八分,引用生姜二片。
<目录>卷八\杂证门<篇名>童痨属性:小儿痘疹之后,或大病之后,用药失当,或调养失宜,便成童痨。其候面黄口干,烦嗽无痰,不思饮食,肌 肉消瘦,渐延不起,古无成方。
〔真按〕童痨与成人痨证有别,其体由渐而损,其治亦当由渐而复,内以鲜地骨皮三钱,燕窝屑一钱,大红 枣七个,每日煎服一剂。外用雄黄五分,镜面朱砂五分,真麝香五厘,倭硫磺五 分,各研细末,滴入烧酒调匀,以独囊大蒜一个,去蒂蘸药,从背尾骨逐节擦上,看青肿处,即知痨虫所在,此 处多擦数次,其虫自灭,内外并治,可以除根。
<目录>卷八\杂证门<篇名>客忤属性:小儿神气怯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识见人触之,或入寺庙,与阴气相忤,故谓之客忤。其候口吐青黄白沫,
或下水谷鲜杂,面变五色,腹痛反侧,螈 ,状似惊痫,但眼不上窜耳。古法主雄麝散(如雄黄一钱,乳香五分,
麝香一字,共为末)。每一字刺鸡冠血调灌之,仍以母衣复儿身,即愈。
〔真按〕小儿客忤,又与大惊猝恐之证不同。方用朱砂拌茯神二钱, 龙骨二钱,淡竹茹一钱,以金银器煎 汤代水煎药服之。
<目录>卷八\杂证门<篇名>中恶属性:小儿神气未充,一为邪恶所触,何能主持,自然神魂离舍,目闭面青,闷乱,不省人事,古法主内服苏合香丸,
除其邪(方见肛门内合),外以生皂角末开其窍,嚏出,则气通而苏矣。
〔真按〕小儿中恶,外以生半夏末,生皂角末等分,以少许吹鼻,先通关开窍,内以灯芯十茎,淡竹茹钱 半,煎浓汤,调抱龙丸细末五分,服之。
附∶抱龙丸方 制胆星(一钱) 天竺黄(八分) 雄黄末(五分) 镜朱砂(五分) 炒麦冬(二分) 共为末,水糊丸。
<目录>卷八\杂证门<篇名>盘肠气痛属性:凡盘肠气痛,皆由寒邪所搏,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古法主白豆蔻散(如白豆蔻、砂仁、青皮、陈皮、炙 甘草、香附米、
蓬莪术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一钱),紫苏煎汤调下。
外用熨脐法(如淡豆豉、生姜各二钱。葱白五茎,食盐一两,同炒熟,置脐上熨之)。
〔真按〕小儿盘肠气,皆因胎气郁结,壅塞营卫,五脏六腑无一舒畅,其气不能升降。阻碍肠胃之间,抵心 而痛。其声辘辘,如猫吐恶,干啼口开,手足皆冷,宜疏气调中,方用杭青皮五分,广陈皮一钱,白蔻仁五分,
淡干姜五分,炙甘草五分,引用佛手片八分。
<目录>卷八\杂证门<篇名>痞块属性:小儿腹中痞块,或生寒热,或时作痛,古法主挨痞丸(如醋赭石、小青皮、蓬莪术、南木香、青化桂、巴豆霜、
大黄,共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萝卜子大,每服五丸,淡姜汤送下。
〔真按〕小儿痞块,但用大红枣八两,皮硝五钱,同煮以水干为度,晒干,每日食此枣,徐徐服之,其痞自消。
<目录>卷八\杂证门<篇名>虫症属性:小儿腹内有虫,口馋好甜,喜食泥土茶叶木炭之类。古法主槟榔丸以攻之(如小槟榔一两,南木香五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