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 泻方起之时,或感冒初起之时,谋诸良医,谨其医药之为愈也。
\x附方\x (一)惺惺散 治小儿吐泻脾弱,内虚生惊。
人参 茯苓 木香 天麻 扁豆 全蝎(炙) 陈仓米(炒。各等分)
锉散,每服二钱,加生姜、大枣,清水煎服。
(二)醒脾散 治吐泻不止,痰作惊风,脾困不食。
白术 人参 甘草(炙) 陈皮 茯苓 全蝎(各五钱) 半夏曲 木 香(各一分) 白附子(炮,四个) 天南星(一个) 陈仓米(一百粒)
研为末,每服一钱,加生姜、大枣,清水煎服。
(三)四君子汤 见第三章第五节。
(四)理中汤 见第一章第四节。
(五)礞石滚痰丸 见本章第二节。
(六)逐寒荡惊汤 凡因风热不退,及吐泻而成者,总属阴虚阳越,必成慢惊,非感风寒可比,故不 宜发散。治当培元固本,引火归元,先用辛热冲开寒痰,再进温补。
伏龙肝(三两) 丁香(十粒) 炮姜 胡椒 肉桂(各一钱)
研匀,水煎一小杯灌下。
(七)加味理中地黄汤 助气,补血,却病,回阳。治小儿精神已亏,气血大坏,形状野狼狈,瘦弱至极。
熟地黄(五钱) 白术(土炒,二钱) 党参 当归 炙黄 破故纸 酸枣仁 枸杞子(各二钱) 炮姜 萸肉 炙甘草 玉桂(各一钱)
加生姜三片,红枣三枚,胡桃肉二个,用灶心土二两煎水煮药,加附子五分,煎水掺入。泄泻不止,一 二剂后去当归加丁香六分,大热不退加白芍一钱。
(八)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胸满腹胀,大便溏泄等证。
人参 白术 茯苓 半夏(制。各二钱)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加生姜 大枣 (九)青州白丸子 治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口眼 斜,手足瘫痪,妇人血风,小儿惊风,痰盛泄泻。
半夏(七两) 天南星(三两) 白附子(二两) 川乌头(去皮脐,五钱)
生研为末,生绢袋盛之,于井水内摆出粉,以尽为度,如法晒露,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 送下。惊风每服四五丸,薄荷汤送下。
(十)灸百会穴法 治中风,偏风,口噤,言语謇涩,角弓反张,半身不遂,头风脑痛。
百会穴∶属督脉经,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直两耳尖,凹可容豆,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针 可二分,灸可七壮(衬以姜片,用陈蕲艾绒小团灼于其上,或针入二分,用艾绒烧灼针尾处)。
(十一)返魂丹 治小儿癫痫,潮发螈 ,口眼相引,项背强直,牙关紧急,及诸病久虚,生风多睡者。
乌犀 水银 天麻 槟榔 僵蚕 硫黄 白附子 川乌 独活 干蝎 萆 肉桂 当归 细辛 防风 天 南星 阿胶 藿香 乌蛇 沉香 槐胶 羌活 白花蛇 麻黄 半夏 羚羊角 陈皮 天竺黄 木香 人 参干姜 茯苓 蔓荆子 晚蚕沙 败龟版 本 桑螵蛸 白芷 何首乌 虎骨 缩砂仁 白术 枳 壳丁香 浓朴 蝉壳 川芎 附子 石斛 肉豆蔻 龙脑 雄 黄朱砂 腻粉 麝香 乌鸡 狐肝 按∶此方为药队之奇兵,以多而杂相制取胜者也。
<目录>第五章·诸惊论治<篇名>第四节·类惊概要属性:类惊者何?所以别于急慢惊风也。类惊本无此名,本书亦非欲特创此名,增添诸惊之治法。所以然者,
为便于分统系以资归纳计耳。急慢惊风,既各有其特殊之治法,而小儿以神经之怯弱不易镇静,虽小恙亦辄现 惊象,其状似惊而实非惊风者。固尚有种种,若一一列其名而举之,则治法至繁杂无取,若归于急慢惊 风一类中,则治法究尚有差别,故统于惊风一章而别为类惊一节,庶几纲张目举,统系既合,检查亦易也。
兹将小儿病之易作惊风之状者,逐一述其证治如下∶ \x一、因热成惊\x 小儿腠理未固,感冒风寒,便易发热。初起之时,邪易入易出,轻加发散,即可无事,甚者虽频作惊惕,
睡中惊醒,固为热重使然,并非惊风所致。故治法宜发表解肌,清热安神,用宣化 汤最妥。兼有他因,则宜从其他因合治之。
\x二、因痰成惊\x 小儿感冒风寒,肺气失宣,痰浊阻滞,最易蒸热。因痰热之交病,小儿往往咳嗽惊惕,发热面红,考其主 因为风寒入肺,治宜宣肺祛邪。又因痰气不降,治宜化痰降气。初起之时,辛湿疏透,最为合度。化热之后,
辛凉消化,亦属正治。大便坚者,可下则酌下之,小便赤者,可利则酌利之,方用宣化祛痰汤最妥。
兼有他因,亦宜从其他因合治之。
\x三、因食成惊\x 小儿恣意口腹,食积不化,亦易成惊。盖肠胃通畅,则清气 可升而浊气下行,自无熏蒸成热之弊。若食积不化,肠胃不清,
则浊气阻塞,郁而化热,肺胃受其熏灼,精神为之不宁,惊惕之状遂见。其证腹多胀满或痛,大便或坚结不 行,或泻多渣滓。舌苔黄腻,脉象紧实,治宜宣化消积汤。最忌因循迟延,盖小儿食积,热郁肠胃,易成 疳积,伤胃则致吐,伤肠则致泻,最轻者亦熏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