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湿痰浊等证。
陈皮(去白,胁下引痛醋炒,干咳蜜制) 半夏(生姜汁制,热痰竹沥制,妊娠恶阻醋制) 茯苓(停饮 心悸,桂枝煎酒制,各二钱) 甘草(炙,痞胀,砂仁汁制,一钱) 生姜(七片,咳逆痰结蜜煎)。一方有 乌梅肉一个(泻利,炒焦用)。
(四)理中汤 治中焦脾胃虚寒,不能运化,呕吐泄泻,不饮不食,胸痹胸痞,腹痛痰多,伤寒直中太阴,
自利不渴,寒霍乱吐泻,四肢逆冷,自汗脉虚,便血血痢,伤胃吐血,妇人妊娠虚寒等证。
人参 炙甘草 白术(各三钱) 干姜(一钱)
清水煎服。
(五)换肌消毒散 治时疮 杨梅疮,初起或溃烂者。
萆 (五钱) 当归 白芷 皂角刺 薏苡仁(各一钱) 白藓皮 木瓜(勿犯铁器) 木通 金银花 (各七分) 甘草 连翘 防风(各五分) 茯苓 芍药(各一钱) 黄 (二钱) 川芎 生地(各八分)
分作二三剂,清水煎服。
(六)苏合香丸 治传尸,骨蒸, (传尸痨之一),肺痿,疰忤,狐鬼邪祟,惊痫,中风,痰厥,心 腹猝痛,昏迷僵 仆,寒证气闭,寒霍乱吐利,时气瘴疟,赤白暴痢,妇人瘀血,经闭,小儿惊搐,吐乳,疗 癖疔肿。
苏合香油(白色者佳,入安息膏内,五钱) 丁香 安息香(另为末,用无灰酒五合,熬膏,飞去砂土)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另研极细) 荜茇 香附子(炒去毛) 诃梨勒(煨取肉) 乌犀角屑(镑,另研极 细) 朱砂(另研水飞,以一半为衣,各一两) 薰陆香(另研) 龙脑(另研,各五钱) 麝香(另研,勿 经火,七钱五分) 一方加白术去白檀香、荜茇、诃梨勒。
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丸,如芡实大,约重八分,朱砂为衣,蜡壳护封,每服一丸。
<目录>第一章·出生前后<篇名>第五节·儿科之诊法属性:儿科之诊法,虽无异于成人,然以小儿之幼者,口不能言,较长者又言不达意,且有拒绝生人,临诊啼哭 之事,廉得其情,殊非易易,故世有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之谚也。然小儿七情 六欲,究不同于成人,所患之证,非虚即实,有凭有据,只须诊察周到,得其原委,则病之复杂,究亦逊于成 人,故治法方面,或有反较成人为易者,惟所难者,乃在临证之心领神会,聪明颖悟耳。今将延医儿科之必须 别创一法,与成人不同者,述之如后。至于融会而变通之,端在医者临时之化裁,若执柱而胶瑟,刻舟以求剑,
则又失之远矣。
\x一、诊脉息\x 小儿之腕短而小,医者初不能按三部以分别之,然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则不可不仍察之于 此,可以大拇指按之,辨其全体之脉象,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一也。又小儿脉息之跳跃,较成人为速,
尤小则尤速焉,襁褓之儿,一息常七八至,七岁以上,五至为平,七岁以下,六至为平,此小儿诊法 之不同成人者二也。又小儿诊脉之时,有惊哭啼叫者,其脉常因此而乍大乍小,为之凌乱不能辨,则宜俟其睡 时,潜为诊之,否则误虚为实,误实为虚,患不胜言,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三也。又小儿脉息既速,故 呼吸之气亦较短,成人之呼吸,一分钟常为十九次,小儿之呼吸,在一岁以内,一分钟常为三十五次,一岁以 外,约为二十六七次以上,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四也。又小儿当惊哭啼叫之时,其呼吸常因此而尤为迫 促,此非喘也,宜就其惊定良久而潜听之,乃得闻其正确之呼吸,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五也。
\x二、察神情\x 延医小儿之病,最宜点察其神情,视其静,视其动,视其一动一静之处,而不少病机可以意会矣。如醒而 常静止者,周身必无何等痛楚可言也;若一时静止,一时动而以手近腹者,此必腹中间作阵痛也;似睡非睡,
静止而气促,此必呼吸困难,胸中作闷,神气疲弱而不欲动也;若一时静止,一时动而以手近胸者,此必胸中 烦躁也;静而呼之似应非应,身热者,此必热趋于内而神志迷蒙也;静止懒言,呼吸清长而身不热者,此必久 病虚弱之证也;动而欲狂,渴饮冷水而身大热者,此必邪热内盛而欲外达也。又如头痛者常护其头,牙痛者常护 其腮,心痛者曲身护其胸,大痛者爬床而搔席,痛不可按者则坚拒不令近,以手爪挖皮肤者则为痒,欲食不能 食,咽物则哭者,为口舌之病为喉痛。凡此者既可以意会得之,则举一以反三,诸病自无遁形,再合色脉以参 之,而治法当不虞其左矣。
\x三、看三关\x 小儿三岁以内,按脉既有不能凭者,相沿有察看食指三关关纹之法,男左女右,分别察之,自虎口看起,
至食指第一节之端为风关,至第二节之端为气关,至第三节之端为命关。小儿有病,则纹见于三关,纹藏不露,
其病犹轻,纹色暴露,其病必 重。纹紫色为热,纹红色多伤寒,纹色青多惊风,纹色白多属疳,纹黄色或淡红,多属小恙,若见黑色,则为 危候。又凡纹之见于下截风关者,多为轻病小恙,纹之见于中截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