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儿科要略-第8页

时,最宜与大人分睡,睡熟之时,切忌对之挥扇,免致侵袭风寒。
小儿当严寒之时,最宜为自然之暖,切忌熏火,免致燥火之疾。
小儿之立法、行法、坐法、睡法,均宜随时指导,随时矫 正,夜间蒙被而卧,尤为卫生之障碍,宜早防微而杜渐。
小儿言语之习练,务使其不高不低,不徐不疾,层次井然,有条不素,否则嗄音、口吃、嗫嚅、抗 声,俱由此而起,不可忽视也。
小儿之规矩礼貌,最宜时令习练,使养成良好之习惯,俾终身由之而不自觉。
\x二、孩童之饮食\x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此虽古昔之俗谚,实合卫生之至理者也。略能耐寒,可使儿气血强盛,腠 理坚固,已见前述。至于略能耐饥,则使腹中空虚,无停积之患,增抵抗之力,
无形中可免不少疾病,其益亦匪浅鲜也。况饮食合宜,不但能防 疾病于未然,更可臻身体于强壮,孩童时期之健康,既常为一生福祉之起点,则于饮食方面岂可忽略以成孱 躯乎哉!
小儿二岁以上,每日四餐,禁绝零食,十岁以上,只可三餐,略佐点心,夜间更宜严格禁食,则疳积等 症,可以永绝。
小儿二岁以上,每餐毕后,可略进水果,以苹果、橘子、雅 梨等为宜,惟多食则易损脾致泻,浸假成臌胀、黄胆等疾。
小儿对于食物,常有偏嗜之习惯,最宜矫正。盖其所嗜者,未必为有益之物,而其所恶者,未必为无 益之物,偏嗜之习惯养成,则小儿恣食一物,营养反致不良,而疾病常由之以起。
小儿宜食之物,为牛肉汁、牛乳、鸡蛋、菜蔬等,鱼肉、兽肉亦可,惟通常菜蔬,常为小儿所厌弃,
不知隔绝菜蔬不食者,最易使血分不洁,身体衰弱,呈苍白之面色,及疮肿败血齿衄等证。
小儿过于肥胖白嫩,外貌虽令人可爱,而实则非健全之体格也。宜少与牛乳、油类等食品,而易以菜蔬 素食,则痰火不盛,可以防免惊风等患。
小儿对于糖果、花生、豆类,通常皆属嗜好,不知糖果易使胃中特别发酵,渐致消化发生障碍,花生 不能细嚼,亦易停积,豆类最壅气滞气,多食易成大腹膨 之患,均宜戒之。
小儿不可任其多饮茶水,因其能妨碍消化,停饮蓄痰,且助湿也。
<目录>第三章·儿科特征<篇名>第一节·脐风属性:\x一、脐风之原因\x 婴儿生下,断脐之时,必须谨慎,若水湿寒气,因断脐不慎而由脐侵入,或手术不洁,当时附有微生物 类,混入血中,或断脐之后,包扎不慎,以致受邪,或脐带脱落过早受伤,其结果皆 足以成脐风,若不速为救治,则邪毒走窜,致命甚速,然初起即 力图救治,亦颇有不易保全者,故俗有脐风难治之说,而知接生断脐之不可不谨慎将事也。
\x二、脐风之症状\x 脐风将作,初起时无端啼叫,显不安之状,若验其腹部,略有膨胀而脐部作肿者是矣。是时眼之两角及鼻 准略有黄色,吮乳不紧,便更进一步矣。其变象之来,亦有痰涎壅盛,气高喘急 者,亦有身体壮热,面赤口干者,亦有曲腰而啼,而青呕吐者,甚则撮口噤口,手足抽搐,少腹青筋一道,
由肚腹发生两丫叉直透心胸,脐边青黑者,多危急难治。
\x三、脐风之治法\x 脐风初起,发热多啼者,治宜解散其邪热,以驱风散主之,实症大便不通而壮热者,可用大黄、
玄明粉、黑白丑之属攻下之;痰涎壅盛,脐肿肢搐,日夜多啼,不能吮乳者,宜天麻丸或 定命丹、朱银丸之类斟酌用之;实症有似急惊,眼闭口噤,啼声不出,口吐白沫者,宜量与辰砂膏,此为内 服之方,须视病情而对证用之。尚有外治之方,灸法最妥∶一方脐风危急,可捣蒜安 脐上,以熟艾灸蒜上,至口中有蒜气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一方用灯火灸之,初起灸之,可免 危急,危急灸之,可以回生,方 为夏氏所传。夏禹铸曰∶脐风初发,吃乳必较前稍松,或啼哭无时,速抱儿于亮处看两眼角及眉心,有黄色 宜急治之,极易愈,黄到鼻准,治之仍易,至人中承浆,治之稍难,口不撮而微有吹 嘘,犹可治之。若唇口锁紧,舌头强直,必不治矣。一见眼角、鼻准有黄色而唇不锁紧者,曲儿小指,揉外 劳宫(手背之正对掌心处为外劳宫)即用粗灯草蘸好麻油点火于囟门、眉心、人中、
承浆、两大指少商各穴灸一 ,脐轮灸六 ,脐带未落,于带口火燃,既落,于脐心灸一 ,脐风便止而黄 即退矣。病未痊愈,仍照前治。此火灵应无比云云(编者按∶脐风多因旧式稳婆,毫 无消毒常识,以致断脐不慎所造成,现下产科医生接生,较少此弊,然疏忽从事者,亦所难免,则宜监视其断 脐,庶可认真,至灸法之效,全在藉其暖气以温通杀菌,故颇适于用,若邪毒滋蔓,则亦难图矣)。
\x附∶撮口噤风\x 撮口噤风,亦同于脐风之类,盖患脐风之后多见之,或素有胎毒而生下感受风寒以发者亦有之。撮口之 状为直啼、舌强、不乳,噤风之状,为口噤牙关紧闭,皆属危症。撮口初起用辰砂僵蚕散,手足抽搐甚者用撮 风散,噤风初起用龙胆汤,药不能入口者宜开关散以开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