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0-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第10页

承据之事也。详之。此谓婴儿未能 言者。有病则无由问其所苦。故无承据也。若能言者。必能问之。小儿岂有六岁尚不能言者哉。其不能言者。唯 一二岁儿也。故先贤言婴儿未能言者。最为幼小。有病则肌肤未全。寸关不辨。变蒸交互。气血细微。若凭诊 切。实难明晓。惟在观其形色。参其证候。乃知病之所在者矣。其观视之法。须要安神定志。勿令情意惑乱。不 得于儿哭断之时。睡起之际。则色不正矣。须于辰时之后。巳时之前。夏即未热。冬即未温。外色不杂。内气闲 雅。乃可向明而观察之也。圣济经曰。通识之士。必察刚柔勇怯。视其盛衰虚实。适以寒温。平以阴阳。病之轻 重缓急。随证以治之。不必蔽于难治也。诸所论繁紊。难以执据。今采其当者。
叙而次之。
<目录>卷二\诸般色泽纹证论<篇名>诸色泽候属性:\x面上五脏部分色\x 左颊主肝。右颊主肺。额上主心。鼻上主脾。(一云唇口)颐上主肾。色青为风。色赤为 热。色黄为食。色白为气。色黑为寒也。
\x面上五脏四时色\x 经言五脏之色。皆外荣于面。故死生疾病系焉。肝主春。其色青。心主夏。其色赤。脾主 长夏。其色黄。肺主秋。其色白。肾主冬。其色黑。是谓五脏之色。随四时各荣于面也。其色不深不浅。应常光 润者。为平和也。若色重深者。其脏实。浅淡者。其脏虚。
\x面上五脏生死色\x 经曰。滋荣者。其色生。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枯夭 者。其色死。青如草兹。赤如 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炱煤。
\x面上五脏部分相乘色\x 肝色青者本色也。赤者心乘肝也。黄者脾乘肝也。白者肺乘肝也。黑者肾乘肝也。
心色赤者本色也。青者肝乘心也。黄者脾乘心也。白者肺乘心也。黑者肾乘心也。脾色黄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脾 也。赤者心乘脾也。黑者肾乘脾也。白者肺乘脾也。肺色白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肺也。赤者心乘肺也。黄者脾乘 肺也。黑者肾乘肺也。肾色黑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肾也。赤者心乘肾也。黄者脾乘肾也。白者肺乘肾也。
\x面上五脏四时相乘色\x 经言青赤见于春。赤黄见于夏。黄白见于长夏。白黑见于秋。黑青见于冬。是谓五脏 之生。五行相继也。为病轻。若肝色见青白。心色见赤黑。脾色见黄青。肺色见白赤。肾色见黑黄。是谓真藏之 色。五行相克也。为病重。
\x面目死生色\x 内经曰。凡病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圣济经云。脾真为本。
而面黄必生者。以真气外荣故也。若面青目赤。面青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者。皆死。谓无脾色 外荣。而真气已绝故也。
\x鼻上色\x 圣济经曰。鼻端青为腹冷。黑为水气。白为无血。黄为胸寒。赤为有风。鲜明为留饮。
\x目内色\x 赤者心热。淡红者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肝虚。黄者脾热。无精色肾虚。
\x金匮死色\x 凡小儿病者。有黑色满面。或绕口入口。或延眉绕目。或暗人中者。皆死。有青色延面。连目 入耳者死。目无精光。眼中有物。如横红针者死。
\x外台死色\x 凡小儿病者。面上有青黑色。如纱盖定。从发际至印堂者。不以疾状浅深。六十日死。至鼻柱者。
一月死。至人中者。十日死。满面者。即日死。
<目录>卷二\诸般色泽纹证论<篇名>诸处纹状候属性:耳后完骨上。有青脉如线三两路。卧不静者。此痫疾候。当刺。掐破令血出。以为小治。若目肿破者。死候也。
手大指后。白肉鱼际之上,有筋络色青黑者。胃中有寒。赤黄者有热。赤青黑杂者寒热。若青而小短者少气。
叉手处。手大指第二指之间虎口上。有筋脉如线。看其颜色曲直。以决其病。若纹直者是惊。曲者是伤。沉隐为风。
曲外有冷。曲内为食。
〔歌曰〕虎口青纹直。情知四足惊。黑色元因水。赤乃火飞禽。淡红人惊发。湾紫有伤寻。外冷内为食。沉隐定风 生。长大疾须重。短小得安平。但看叉手处。病候验虚真。
第一指上仄三节。名曰三关。小儿从男左女右看之。有八般筋脉纹状。以验其病。名曰八片锦。最下一节。名为气 关。有纹过者。病才觉重。诸病既生。则气不调顺。故名气关也。第二节。名为风关。有纹过者。须发惊风。渐加困重。
故名风关也。第三节。名为命关。有纹过者。则病极而命危殆。故名命关也。
\r图\p03-b42a1.bmp\r 鱼刺形。主初惊。在气关。主壮热吐泻。在风关。主初惊才发。在命关。惊极难治。
〔歌曰〕形如鱼刺是初惊。遍体如汤面色青。吐泻躁烦如似此。通肠和气便惺惺。
垂针形。主泻痢。在气关。主伤冷吐泻。在风关。泻传惊风。在命关。惊传慢惊风极候。
〔歌曰〕形如悬针泻痢多。发惊身热定违和。此病若变惊风慢。命关已度是沉 。
水字形。主肺惊。在气关。涎痰咳嗽虚积。在风关。发惊喘哽涎。在命关。困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