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0-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第78页

前二味和匀。入蒜膏再研。硬软得所。丸绿豆大。每婴孩三丸。半岁五丸。一岁七九。二三岁九丸。薄荷 汤下。无时。
<目录>卷十四<篇名>腹胀论属性:小儿腹胀。有虚有实。(或因吐泻。或因乳食)动于脾胃。致脾胃虚而气攻所作也。实者闷乱喘满。治可 下之。钱乙用紫霜丸白饼子。虚者不喘。治不可下。又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药治之。以脾胃虚。气未 出。故虽腹胀而不喘。只好用药。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钱乙用塌气丸。若误下之。则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脾 肺子母皆虚也,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色黄虚甚。则目胞腮颊四肢黄色而肿。钱乙用塌气丸。若虚气已 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则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 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气上行于四肢。面目肿若水 状。肾气浸浮于肺。即大喘也。钱乙亦用塌气丸。未愈渐加丸数。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若治虚腹 胀。塌气丸未愈。腹中有食积法。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饮水能食者。亦可不。盖脾初虚而后有积法 也。所治宜先补脾。后与下之。下后又复补脾。即愈也。若不先补而便下之。则大虚矣。又不可补肺。恐生虚喘 也。钱乙所用方。本集载之外。叙诸方于后。
\x家宝塌气丸\x 治小儿啼哭未定。或气息未调。遽以乳饮。或寒冷相干。腹胀气急。乳食不化。
巴豆(十片) 胡椒(十粒) 丁香(十个) 青皮(十个汤浸一宿令软去穣)
上将青皮每个入巴豆一片。胡椒一粒。丁香一个。裹了。以麻线缠定。都裹十个毕。顿锅内。入酽醋一碗。
煮至醋干。取出细切。同诸药焙干为末。粟米糊和丸粟米大。每三岁下儿二三丸。上者五丸。五岁儿七丸。七岁 儿十丸。米饮汤下。无时。
\x褊银丸\x 治痰涎气壅。膈实上热。乳食停滞。腹胀喘急。
巴豆(去壳半两取霜) 好墨(八钱研) 麝香(半钱研) 水银(半两用铅二钱半结沙子)
上将巴豆霜与墨再研匀。次入沙子麝香。又拌研至细匀。以陈米粥和丸绿豆大。捻褊。一岁儿一丸。二三岁 三丸。煎薄荷汤放冷送下。不得化破。食后服。
\x浓朴丸\x 治风冷。寒邪客于脏腑。腹胀满闷。气不宣通。
浓朴(去粗皮一两姜制) 丁香(一两) 木香(一两) 白术(一两) 青皮(去穣半两) 牵牛子(一钱炒)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陈皮汤下。无时。
\x分气丸\x 治腹胀腹痛。
巴豆(十个去壳皮膜出油尽) 木香(一钱) 附子(一个重半两炮去皮脐尖)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二丸。熟水送下。
\x又方\x 治腹胀。(又名塌气丸)
蝎(半两) 胡椒(一两) 木香(半两) 巴豆(一分去壳皮膜出油尽)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葱白汤下。无时。
\x胡粉盐\x 治腹胀。以胡粉盐炒色变。以摩腹上。或以车毂中脂和轮下土作丸。吞之。
\x韭根汁\x 治如前。杵韭根汁。和猪脂煎服。或烧父母指甲灰。乳头上饮。
\x半夏丸\x 治腹胀。及暴腹胀欲死。以半夏随多少。火炮为细末。酒和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儿小者乳汁下。大者生 姜汤或米汤下。未瘥加之。日二服。只用末贴脐。亦佳。
\x又方\x 治心腹胁肋胀满。烦闷欲死。以鸡子壳烧末。酒服一钱或半钱。
\x塌气丸\x 治脾胃气虚。腹胀满闷。
全蝎(一钱) 黑牵牛(四钱一半炒熟一半生用) 萝卜子(四钱一半炒熟一半生用) 陈皮(二钱去白)
青皮(去穣二钱) 京三棱(二钱炮锉) 蓬莪术(二钱炮锉一方生用)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萝卜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生姜汤下。无时。
\x塌气丸\x 治腹胀气满如肿。
胡椒(半两) 甘遂(一分) 黑牵牛(一两炒) 木香(一钱)
上为细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姜汤送下。无时。
\x塌气丸\x 治脾虚腹胀。或面目四肢发肿。(此方便是钱乙集中方也)
胡椒(一两) 蝎尾(半两去毒)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量大小加减。一方有木香一钱。
一方全蝎一枚。胡椒十粒。同为末。一剜耳。米饮调下。
\x五百丸\x 治气虚腹胀。
郁李仁(别研) 胡椒 丁香 黑牵牛 萝卜子(各一百粒)
上为细末。葱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儿大加之。煎葱汤下。无时。
\x白术膏\x 治脾胃不和。腹胀气痞。小便不利。
白术(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一分) 人参(去芦一分) 滑石(一分) 泽泻(半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每用皂子大。米饮化下。无时。
\x豆蔻散\x 治腹胀烦渴。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