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疳积也。喷嚏者伤风也。呵 欠者神倦也。声沉不响者。病势危也。如生来不大啼哭。声啾唧者夭也。既能识其声音。又常辨其气色。即知其 病之根源矣。
为医固难。及幼尤难。故医者诊视小儿之证。倘色脉精切。则死生可判。若因恐触病家之讳。犹豫其说。不吐 真情。稍有差池。必遭其怨。与其受怨于后。孰若告之于先。纵有危难。夫复何怨。昔扁鹊见桓侯曰。疾在腠理。
不治将深。桓侯不信。复见曰。疾在骨髓。虽司命无如之何。后果弗起。学人于此触类究心。斯有得于扁鹊之 妙旨。
\r阳掌图\p03-b26a53.bmp\r \x五指甲伦为十王穴\x <目录>卷上<篇名>阳掌十八穴疗病诀属性:脾土 补之省人事。清之进饮食。
肝木 推侧虎口。止赤白痢水泄。退肝胆之火。
心火 推之退热发汗。掏之通利小便。
肺金 推之止咳化痰。性主温和。
肾水 推之退脏腑之热。清小便之赤。如小便短。又宜补之。
运五经 运动五脏之气。开咽喉。治肚响气吼。泄泻之症。
运八卦 开胸化痰除气闷。吐乳食。有九重三轻之法。详见区内。
四横纹 掏之退脏腑之热。止肚痛。退口眼歪斜。
小横纹 掏之退热除烦。治口唇破烂。
运水入土 身弱肚起青筋。为水盛土枯。推以润之。
运土入水 丹田作胀眼睁。为土盛水枯。推以滋之。
内劳宫 属火。揉之发汗。
小天心 揉之清肾水。
门 揉之除气吼肚胀。
天门入虎口 推之和气。生血生气。
指上三关 推之通血气发汗。
中指节 推内则热。推外则泻。
十王穴 掏之则能退热。
\r阴掌图\p03-b26a54.bmp\r <目录>卷上<篇名>阴掌九穴疗病诀属性:五指节 掏之去风化痰。苏醒人事。通关膈闭塞。
一窝风 掏之止肚疼。发汗去风热。
威宁 掏之能救急惊卒死。揉之即能苏醒。
三扇门 掏之属火。发脏腑之热。能出汗。
外劳宫 揉之和五脏潮热。左清凉。右转温热。
二人上马 掏之苏胃气。起沉 。左转生凉。右转生热。
外八卦 性凉。除脏腑秘结。通血脉。
甘载 掏之能拯危症。能祛鬼祟。
精宁 掏之能治风哮。消痰食痞积。
<目录>卷上<篇名>附臂上五穴疗病诀属性:大陵 掏之主吐。
阳池 掏之主泻。
分阴阳 除寒热泄泻。
天河水 推之清心经烦热。如吐宜多运。
三关 男左三关推发汗。退下六腑谓之凉。女右六腑推上凉。退下三关谓之热。
\r足部图\p03-b26a55.bmp\r <目录>卷上<篇名>足部十三穴疗病诀属性:脐上 运之治肚胀气响。如症重则周遭用灯火四 。
龟尾 揉之止赤白痢泄泻之症。
三里 揉之治麻木顽痹。○行涧穴同功。
委中 掏之治往前跌扑昏闷。
内庭 掏之治往后跌扑昏闷。
大冲 掏之治危急之症。舌吐者不治。
大敦 掏之爪。惊不止。将大指屈而掏之。
涌泉 揉之左转止吐。右转止泻。
昆仑 灸之治急慢惊风危急等症。咬之叫则治。不叫不治。
前承山 掏之治惊来急速者。○子母穴同功。
后承山 揉之治气吼发汗。
<目录>卷上<篇名>推法属性:一推坎宫。自眉心分过两旁。二推攒竹。自眉心交互直上。三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四运耳背高骨。
推后掏之。大指并掏。一听会。二风门。三太阳。四在额。五以一指独掏天心下。而后高骨耳珠人中承浆。俱不必 太重。此面部常用不易者。举诸般惊症伤寒疟痢。俱不可少。如过久病瘦弱。多汗痢疾。推而不掏为是。由是推 手必先从三关。悉从指尖上起也。而亦重虎口并合谷。而不知补脾胃培一身之根本。分阴阳分一身之寒热。
亦不可缓焉。运八卦。凉则多补。热则多泻。分阴阳。阳则宜重。阴则宜轻。若夫五脏六腑如咳嗽推肺。烦躁推心 之类。岂可一概而混施哉。总在人心因病举指。用舍变通耳。由是推脚宜运昆仑。以四指围而掏之。倘热急吼 喘。即诸穴未推之先。在承山推下数遍为妙。其余亦在人审症。不悉。
<目录>卷上<篇名>拿法属性:太阳二穴属阳明。起手拿之定醒神。耳背穴原从肾管。惊风痰吐一齐行。肩井肺经能发汗。脱肛痔漏总能遵。
及至奶旁尤属胃。去风止吐力非轻。曲池脾经能定搐。有风有积也相应。肚痛太阴脾胃络。肚疼泄泻任拿停。
下部四肢百虫穴。调积手足止诸惊。肩上琵琶肝脏络。本宫壮热又清神。合谷穴原连虎口。通关开窍解昏沉。
鱼肚脚胫抽骨处。醒神止泻少阳经。莫道膀胱无大助。两般闭结要他清。十二三阴交穴尽。疏通血脉自均匀。
记得急惊从上起。慢惊从下上而行。此是神仙真妙诀。须教配合要知音。天吊眼唇都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