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2-小儿痘疹方论-第11页

防风 大黄 芒硝(各等分)
上以水一盏。煎半盏。去滓。稍热服。
\x消毒化 汤\x 治小儿 疹。未满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余症上。(即消毒救苦汤)
羌活(五分) 本(二分) 细辛(一分) 黄连(三分) 黄芩(一分) 酒芩(二分)
酒柏(三分) 生地黄(三分) 麻黄(五分) 升麻(五分) 白术(一分) 苍术(二分) 生 甘草(一分) 吴茱萸(半分) 陈皮(一分) 红花(半分) 苏木(一分) 当归(三分) 连 翘(三分) 防风(五分) 川芎(二分) 葛根(一分) 柴胡(二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
\x谷精草散\x 治痘疹已靥。翳膜遮障瞳子等症。
谷精草(一两) 蛤粉 黑豆(各二两)
上为末。用雄猪肝一叶。竹刀批开。掺药在内。以麻线缚定。砂罐内水煮熟。令儿食之。
\x当归补血汤\x 治血气损伤。或忘服峻剂。致气血益虚。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
重按全无此病。多得于饥饱劳役者。
黄 (炙一两) 当归(三钱酒制)
上水煎。乳母同服。
\x济生犀角地黄汤\x 治郁热不解。经络随气涌泄。为衄血。或清道闭塞。流入胃脘。吐血。或余血 停滞。面色痿黄。大便色黑者。
犀角 生地黄 白芍药 牡丹皮(各一钱)
上水煎服。乳母同服。
\x四神丸\x 治脾胃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泄利腹痛等症。
肉豆蔻(二两) 补骨脂(四两)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浸炒一两)
上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汤 服。去五味子、吴茱萸。名二神丸。
\x四味肥儿丸\x 治小儿食积。五疳。或白秃。体瘦肚大。筋青。发稀成穗。或遍体疮疥等症。
芜荑(炒) 神曲(炒) 麦 (炒)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猪胆汁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木通煎汤下。
\x九味芦荟丸\x 治小儿肝脾疳积。体瘦热渴。大便不调。或瘰 结核。耳内生疮等症。
胡黄连 黄连 芦荟 木香 芜荑(炒) 青皮 白雷丸 鹤膝草(各一两) 麝香(三钱)
上为末。蒸饼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白汤下。
\x大芜荑汤\x(一名栀子茯苓汤。) 治小儿脾疳少食。发热作渴。大便不调。发黄脱落。面黑便清。
鼻下生疮。能乳、食土等症。
山栀(三分) 黄柏 甘草(炙各二分) 芜荑(五分) 黄连 防风(各二分) 麻黄 羌活 柴胡(各三分) 白术 茯苓 当归(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x济生归脾汤\x 治脾血亏损。健忘惊悸等症。
人参 黄 茯神(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白术(炒一钱) 木香(五分) 远志 酸枣 仁(炒) 龙眼肉 当归(各一钱)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乳母忧思伤脾。血虚发热。食少体倦。或脾不能摄血。以致忘行吐下。或健忘怔忡。
惊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盗汗。或肢体肿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或唇疮流注等 症。致为患者。用之令子母俱服。
八味地黄丸。即钱氏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愚按前方。治禀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寒。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脐腹疼痛。
夜多漩溺等。若病久元气耗损所致。尤宜用之。或乳母命门火衰。儿饮其乳。以致前症者。母宜服之。
加减八味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治禀赋肾阴不足。或吐泄。久病津 液亏损。口干作渴。或口舌生疮。两足发热。或痰气上涌。或手足厥冷等症。
八珍汤即四君子、四物二汤相合。
愚按前方。治气血俱虚。或因克伐之剂。脾胃亏损。肌肉消瘦,发热寒热。饮食少思等症。
十全大补汤。即八珍汤加黄 、肉桂。
愚按前方。血气虚弱。或禀赋不足。寒热自汗。食少体瘦。发热作渴。头痛眩晕。
\x逍遥散\x(加牡丹、山栀。名加味逍遥散。)
当归 甘草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虚内热。或遍身搔痒寒热。或肢体作痛。头目昏重。或怔忡颊赤。口燥咽干。
或发热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耳内作痛。或胸乳腹胀。小便不利。致儿为患者。尤宜用之。
\x九味龙胆泻肝汤\x 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下疳便毒。小便涩滞。或阴囊作痛。小便短少。(愚制)
龙胆草(酒炒五分) 车前子(炒) 木通 当归尾 泽泻(各五分) 甘草 黄芩 生地黄 山栀(各三分)
上水煎。子母同服。
\x抑肝散\x 治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切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