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多致变症。故凡饮食少 思。内热晡热者。属脾胃气虚血弱。佐以四君、芎、归、黄 、升麻。若饮食如常。发热作痛者。属 气血亏弱。余毒为患。佐以射干鼠粘子汤。若饮食如常。发热作痛。大便秘结者。属热毒内蕴。用大 连翘饮。如不应。仙方活命饮。若根赤而作痒。血虚也。四物加牡丹皮。色白而作痒。血虚也。四君 加当归、芍药。色赤而作痛。血热也。四物加连翘、金银花。肿而不溃。血气虚也。用托里消毒散。
溃而不愈。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一小儿痘毒蚀陷。敷以雄黄散。及服加味解毒散而愈。○一小 儿痘毒。遍身腐溃。脓水淋漓。以经霜茅草研末。铺于寝席。更服九味解毒散顿愈。用神效当归膏敷 之而痊。○一小儿痘毒后。腿膝肿痛。此脾肾虚而毒流注。先用活命饮四剂。肿痛顿减。再用补中益 气汤。及六味地黄丸而痊。○一小儿腿膝肿溃而脓水不 止。内热晡热。体倦肌瘦。先君以为元气复伤。用补阴八珍汤、六味丸。三月余而愈。○一小儿痘已 愈。两目昏闭。先君用鼠粘子汤。加山栀、龙胆草、犀角、目开而有赤白翳。佐以蛇蜕散。外用二粉 散寻愈。
凡疮疹已靥未愈之间。五脏未实。肌肉尚虚。血气未复。被风邪相搏。则津液涩滞。遂成疳蚀。
宜用雄黄散、绵茧散等药治之。久而不愈则溃。多治不起。
愚按前症。属足阳明胃经。其方解毒杀虫之剂。若毒发于外。元气未伤者。用之多效。若胃气伤 损。邪火上炎者。用芜荑汤、六味丸。若赤痛者。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肝脾疳症。必用四味肥儿 丸。及人参白术散。更佐以九味芦荟丸。○一女子痘痂将脱。因其秽气。以汤浴已。而身热如炙。四 肢强直如发痉然。此腠理开泄。热毒乘虚而入。用十全大补汤一剂顿安。○一小儿痘出甚密。先四肢 患毒脓溃而愈。后口患疳。涎蚀牙龈。先用大芜荑汤、活命饮各一剂。又用清胃散加犀角。及蝉蜍丸 而愈。后发热作渴。口中作痛。服蝉蜍丸。搽人中黄而安。
<目录><篇名>类集痘疹已效名方属性:\x葛根麦门冬散\x 治小儿热毒斑疹。头痛壮热。心神烦闷。
葛根(三钱) 麦门冬(去心四钱) 人参(二钱) 石膏(半两) 川升麻 甘草 茯苓(各 二钱) 赤芍药(一钱)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增减。
愚按前方。足阳明胃经之药也。外除表邪。内清胃火。兼补元气。若非发热作渴。表里有热者。
不可用。若表里俱虚。而发热作渴者。宜用人参麦门冬散。
\x生地黄散\x 治小儿 疹身热。口干咳嗽心烦者。
生地黄(半两) 麦门冬(去心三钱) 杏仁 款冬花 陈皮(各二钱) 甘草(二钱半炙)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加减。
愚按前方。若肺经有热者。宜用此方。若痰气上壅。佐以抱龙丸。
\x惺惺散\x(七味) 治小儿风热疮疹。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促。
桔梗(炒) 真细辛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真川芎 白术(各一两)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薄荷五叶。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 候。量大小加减。
愚按前症方。若表虚风热所乘而致诸症者。宜用此药。若表实内热相搏而致诸症者。宜用升麻葛 根汤。若兼作渴饮冷者。须用葛根麦门冬散。大凡疮疹未出已出之间。多增寒壮热。身体疼痛。大便 黄稠。此正病也。若无他疾。不必服药。
\x四味升麻葛根汤\x 治初发热。痘疹未明。宜用此汤以散之。
白芍药(炒) 川升麻(一两) 甘草 葛根(一两半)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
愚按前方。胃经发表之剂。表实而热毒壅滞于肌肉者。须用此药以疏泄之。恐虚其表而痘毒不能 托出也。
\x十一味异功散\x 木香 大腹皮 人参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诃梨勒(姜制) 半夏(姜制) 丁香 甘 草(炙各三钱)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量大小以意加减。
愚按前方。治痘疮已出未愈之间。其疮不光泽。不起发。不红活。或已出一日至五七日间。或泄 泻作渴。或肚腹作胀。气促作喘。或身虽热而腹胀。足指冷。或身热作渴。或身热而惊悸腹胀。或身 热汗出不止。或气急寒战。切牙。或渴而饮水愈渴。或疮欲靥而不靥。或疮痂欲落不落。而反腹胀渴 泻。足指寒冷。或惊悸寒战切牙。此脾胃终变虚寒。津液衰少。此发内经微止。阴阳蕴奥。非神于术 者。岂能言哉。前症乃阳气内虚寒而外假热。如痈疽脾胃亏损。诸脏虚寒之败症。急用前散以救胃气。
亦有可生者。
\x十二味异功散\x 木香(三钱半) 官桂(二钱去粗皮) 当归(三钱半) 人参(二钱半) 茯苓(一钱)
陈皮 浓朴(二钱半姜制) 白术(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