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诸方<篇名>豆卷散属性:治小儿慢惊。多用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症者;有病愈而致热症者;有 急惊者甚多。当问病者几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药疗之?可用解毒之药,无不效,宜此方。
大豆黄卷(水浸黑豆生芽是也,晒干) 板蓝根 贯众 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物同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煎去滓服,甚者三钱,浆水内入油数点煎。又治 吐虫,服无时。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龙脑散属性:治急慢惊风。
大黄(蒸) 甘草 半夏(汤洗薄切,用姜汁浸一宿,焙干炒) 金星石 禹余粮 不灰木 青蛤粉 银星石 寒水石 上各等分,同为细末,研入龙脑一字,再研匀,新水调一字至五分,量儿大小与之。通 毒,本旧方也,仲阳添入甘松三两枝,藿香叶末一钱,金芽石一分,减大黄一半,治药毒吐血,神妙。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治虚风方回生散属性:治小儿吐泻或误服冷药,脾虚生风,因成慢惊。
大天南星(一个,重八、九钱以上者良)
上用地坑子一个,深三寸许,用炭火五斤,烧通赤,入好酒半盏在内,然后入天南星,却用 炭火三、二条,盖却坑子,候南星微裂,取出刺碎,再炒匀熟,不可稍生,候冷为细末,每 服五分或一字,量儿大小,浓煎生姜、防风汤,食前调下,无时。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又方梓朴散属性:半夏(一钱,汤洗七次,姜汁浸半日晒干) 梓州浓朴(一两细锉)
上件米泔三升,同浸一百刻,水尽为度,如百刻水末尽,加火熬干,去浓朴,只将半夏 研为细末。每服半字、一字,薄荷汤调下。无时。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褊银丸属性:治风涎,膈实,上热及乳食不消,腹胀喘粗。
巴豆(去皮油心膜研细) 水银(各半两) 黑铅(二钱半,水 结砂子) 麝香(五分另研)
好墨(八钱研)
上将巴豆末并墨再研匀,和入砂子、麝香,陈米粥和丸,如绿豆大捏褊。一岁一丸,二 岁二、三丸,五岁以上五、六丸,煎薄荷汤放冷送下,不得化破。更量虚实增减,并食后。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牛黄膏属性:治热及伤风疳热。
雄黄(研) 甘草末 川甜硝(各一分) 寒水石(生飞研一两) 脑子(一钱) 绿豆粉(半 两)
上研匀,炼蜜和成膏,薄荷水化下,半皂子大,食后。
学海案∶“聚珍本”寒水石作一分,一作一两,有郁金末一钱,此与前牛黄膏小异。“
聚珍本”作生黄膏。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五福化毒丹属性:治疮疹余毒上攻口齿,躁烦,亦咽干,口舌生疮,及治蕴热积,毒热,惊惕,狂躁。
生熟地黄(焙秤各五两) 玄参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焙秤各三两) 甘草(炙)
甜硝(各二两) 青黛(一两半)
上八味为细末,后研入硝、黛,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半丸或一丸,食后,水化下。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羌活膏属性:治脾胃虚,肝气热盛生风,或取转过,或吐泻后为慢惊,亦治伤寒。
羌活(去芦头) 川芎 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去皮) 白附子(炮各半两) 天麻(一两) 白 僵蚕(酒浸炒黄) 干蝎(去毒炒) 白花蛇(酒浸取肉焙干各一分) 川附子(炮去皮脐) 防风 (去芦头切焙) 麻黄(去节秤各三钱) 豆蔻肉 鸡舌香(即母丁香) 藿香叶 木香(各二钱)
轻粉(一钱) 珍珠 麝香 牛黄(各一钱) 龙脑(半字) 雄黄 辰砂(各一分以上七味各别 研入)
上同为细末,熟蜜和剂旋丸,大豆大。每服一、二丸,食前,薄荷汤或麦冬汤温化下。
实热、惊急勿服,性温故也。服无时。
学海案∶“聚珍本”白花蛇下云各一两;木香上有沉香一味。后附辨鸡舌香文云∶古今 舌香同异纷纷,或以为番枣核,或以为母丁香,互相排抵,竟无定说。季忠以为最为易辨。
所以久无定说者,惑于其名耳!古人名药,多以其形似者名之,如乌头、狗脊、鹤虱之类是 。番枣核、母丁香本是二物,皆以形似鸡舌,故名适同。凡药同名异实,如金樱、地锦之类 ,不足怪也。如鸡舌二类,各有主疗。番枣核者,得于乳香中,今治伤折药多用之。母丁香 即丁香之老者,极芳烈,古人含鸡舌香,乃此类也。今治气温中药多用之。所谓最易辨者如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郁李仁丸属性:治襁褓小儿,大小便不通,惊热痰实,欲得溏动者。
郁李仁(去皮) 川大黄(去粗皮取实者锉,酒浸半日,控干,炒为末,各一两) 滑石(
半两研细)
上先将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黄、滑石,丸如黍米大。量大小与之,以乳汁或薄荷汤下,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犀角丸属性:治风热痰实面赤,大小便秘涩,三焦邪热,腑脏蕴毒,疏导极稳方。
生犀角末(一分) 人参(去芦头切) 枳实(去瓤炙) 槟榔(半两) 黄连(一两)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