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梦里须频搐,(《凤髓经》云∶梦里惊掷。)极嗽生涎不奈何。吐沫且汗方 为妙,解热消涎去久 。汗出除惊方已疾,其余平药与调和。
先调气,次发汗和解,解即凉膈,膈凉则涎自化矣,涎化则搐自住。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夹惊伤寒歌一同。后云∶此患有先受伤寒后受惊,亦有先惊而后受伤寒。如先受伤 寒,即先退伤寒,后退惊;先受惊即先退惊也。如退惊与南星丸(方见伤寒变疹门中,)如有余热更一服大青膏,(大青 膏方未见,大青丹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如退伤寒即与解表散,(方见惊风门中。)后服调胃散。(方见积热门中。)
《保生论》小儿伤寒并夹惊候∶其脉浮洪伤寒者,小儿内停冷乳、包嚼之食,外伤冷风于腠户。令儿面色黄,
两颊红色,鼻塞气喘,身上寒毛起,鼻流清涕,咳嗽喷嚏,烦躁吐食,频多下泄,小便如粉,皆是伤寒候。若加睡中惊 掷狂叫,卧不安稳,是夹惊伤寒,宜与坯煎散并三服出汗,次与镇心丸。若只大喘啼叫,是伤寒正受候,宜与三黄散三 服,次与麦汤散三服退热。(坯煎散与《凤髓经》同,见本门中。镇心丸方与吉氏同,见一切惊门中。三黄散与四十八 候同,见单伤寒门中。麦汤散方见本门中。)
《博济方》治小儿惊风,伤寒四五日未得汗,摇头扬手上窜,多啼叫,不睡,吃水不休。
铅白霜丸
铅白霜 朱砂 马牙硝 人参 天竺黄 甘草(炙。各半两) 山栀子(一两)
上件七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冷熟蜜汤化下。
茅先生小儿诸病
青金丹
青黛(罗过,平钱满挑一钱) 滑石(末) 天南星 丁香(罗过。各二钱) 轻粉(重二钱) 水银(秤二钱,
先以锡二钱于铫子内煮熔,便放水银拌和,泻去于地,冷用) 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片无缺损者,井华水浸一宿,
悬当风处吹干烂研)
上前件药同拌合,软饭为丸如此○大,巴豆不出油,根据形证用汤使下项。伤寒后取积,淡煎葱汤吞下。
取疳虫,用牛肉炙汁下。惊风、肚中紧硬、面青黑,金银薄荷葱汤吞下。因伤食肚中及腹皮上微热,肚胀,
夜间作热,以疳又不是疳,面青黄色,眼微黄。此腹中有积,用皂角子二七粒,灰内煨过,用水一盏,煎至 半盏。下有积作泻,鱼 汤下;气积,炒茴香汤下。根据前件下药,周岁十四丸,三岁十八丸,七岁二十四丸,
看大小加减。仍须是四更初下此药,天明通下积来,积尽可根据形证候下药补之。临吃此药恐先吐下,HT 小涎 来不妨。
《茅先生方》小儿
回阳散
苍术(一两,米泔汁浸一宿) 甘草(炙) 白术(炮) 陈橘皮(去白,各半两) 木香 大附子(炮子,去皮 秤。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用盐汤空心点服。回阳散可夹伤寒药与服,看形候下之。
《茅先生方》小儿伤寒夹惊
麦汤散
知母 人参 茯苓 杏仁(去白) 肉桂 石膏 滑石 甜葶苈 甘草(炙) 地骨皮(各等分) 麻黄(去节,
加一两多)
上为末。每服一钱,看大小,用麦煎汤调下,根据形候调理。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诸惊及痫,手足搐搦,眼腥瞪。
七宝牛黄丸
朱砂 粉霜 轻粉(各一钱) 牛黄(半钱) 脑麝(各一字)
上为末,糯米糊丸如○大。每服二三岁半丸,四五岁一丸,煎金银薄荷汤磨下。月内小儿一丸分四服,百 日内者一丸分三服。量儿大小、壮怯及病轻重加减。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潮热
金莲散
兼治伤寒夹惊。
连翘 山栀子(去壳) 甘草(炙) 防风 蝉壳(洗去土令净。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以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煎十数沸服。
张涣
金泥膏方
治伤寒邪热乘心,兼发惊病。
菖蒲(一寸九节者用) 远志(去心) 钩藤(各一两) 人参(去芦头) 草龙胆 甘草(炙。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 水银(一分) 牛黄(别研) 麝香(研。各一钱) 金箔(二十片,将水银研如泥)
上件与诸药一处拌匀,用蜜半斤,酥四两,用银锅或石锅中,先入水二升,除出金泥、酥、蜜外,先入诸 药,慢火熬至一升,新绵滤去滓,方再不酥、蜜,金泥搅匀,用柳枝不住手搅,熬成膏,用瓷合盛。每一豆 大,薄荷汤化下。
张涣
防风天麻膏方
祛风镇惊及伤寒夹惊。
防风 天麻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甘草(炙) 白僵蚕 干全蝎 白附子(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细研,水飞,一两) 牛黄(研,一分) 麝香(研,一钱)
上件都研匀,炼蜜和如皂皂大。每服一粒,用薄荷汤化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夹惊、夹风伤寒,侠食微转。
千金丸方
朱砂(末,一钱重) 腻粉(一分) 麝香(半钱) 全蝎 白丁香(各七个,末)
上件和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