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芍药 甘草(各二分) 黄芩(三分) 半夏(二分半)
上锉。每服五钱,生姜四片,大枣一枚,以水二盏,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
仲景小半夏加橘皮汤
半夏(大者七枚,切碎) 生姜(薄切五片) 橘皮(一大片)
上同用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
《活人书》仲景猪苓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赤茯苓汤,方见伤寒头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真武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
仲景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七枚) 生姜(二两半) 香豉(二合)
上分二服,以水二盏,先煮栀子、生姜至一盏,内豉同煮,取七分,去滓温服。得快吐,止后服。
《活人书》仲景竹叶加生姜汤,方见伤寒鼻衄门中。
《活人书》仲景桂枝汤,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青龙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
仲景十枣汤
芫花(炒赤,熬) 甘遂 大戟 上各等分,捣筛秤末,合和之,入臼中,再杵治三、二百下,先以水一升半,煮肥枣子十枚,煮取八合,
去滓,内药末。强人一钱匕,羸人可半钱,再单饮枣汤送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
利后糜粥自养。合下不下,令人胀满,通身浮肿而死。
《活人书》
仲景白通汤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葱白四寸,煮至七分,去煎滓温服。
《活人书》
仲景白通加猪胆汁汤
附子(半个,生用去皮) 干姜(半两) 葱白(二茎) 溺(二合半) 猪胆(汁,半合)
上以水一盏,煮至五分,去滓,内猪胆汁和相得,分温再服。
《活人书》
仲景通脉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去皮,一个) 干姜(一两,炮)
面赤者,加连须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 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未瘥,急更作一剂,其脉续续出者愈。
《活人书》
仲景吴茱萸汤
吴茱萸(一两二钱,汤洗三遍) 人参(三分,去芦头)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生姜五片,枣子一个,以水二盏半,煮取八分,去滓。分二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伤寒头痛,和气止逆,止渴。
人参散
人参(去芦头) 白术 麻黄(去根节) 藿香叶 甘草(炙微赤,锉) 干葛(以上各一分) 石膏(透明者,
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葱白一寸,豉三十粒,煎五分,去滓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人参散
治小儿伤寒。调顺阴阳,和脾胃,定吐逆,止渴。
人参(一两) 木香 茯苓 藿香 甘草(炙。各一分) 干葛(二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煎五分,温温服。
【目录】卷第十五【篇名】伤寒发渴第七属性:《巢氏病源》小儿伤寒热渴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
体疼而壮热。其渴者,是热入脏,脏得热则津液竭燥,故令渴也。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渴者,何也?脉浮而渴属太阳,(伤寒表不 解,心下有水气而渴者,小青龙去半夏加栝蒌汤。太阳病,服桂枝,大汗出后,大烦渴者,白虎加人参。脉浮,小便不 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主之。太阳 证,身体灼热而渴者,为风温,栝蒌根汤主之。)有汗而渴属阳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虚人、老人及春秋月,可与竹 叶石膏汤。阳明病,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必发黄,宜茵陈汤,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汤主之。)伤风寒 热,或发热恶风而渴,属少阳,(少阳胁下硬,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汤。)自利而 渴属少阴。(伤寒热于脏,流于少阴主肾,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少阴下利,咳而呕渴,猪苓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
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切戒太阳证,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仲景云∶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
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不可与白虎汤,意以小青龙、小柴胡汤也。仲景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咳而或 渴,小青龙去半夏加栝蒌也。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也。)阳 明证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散。(汗多胃中燥,猪苓复利其小便故也。意以竹叶汤与之。仲景云∶阳明病发作有时,
汗出多者,急须下之。)然太阳病渴,终不可与白虎耶?太阳证得汗后,脉洪大而渴者,方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