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206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婴孺》论曰∶嗽病所生,儿离其母,独居而啼,其气未定,因而乳之,啼时阴阳俱盛,虚实更作,肺胃受 邪,故令儿嗽。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嗽病症∶小儿发嗽,由风寒伤于肺,月内小儿不可治也。百日内嗽者,十中可一两 全活尔。宜先进麦汤散二、三服(方见伤寒发斑门中),以金花散二、三服(方见本门),间观音散二、三服(方见胃气 不和门中)。大凡小儿,尤宜慎风,不可使嗽。
钱乙论咳嗽云∶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间,肺气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症面赤、
痰盛、身热。法当以葶苈丸下之(方未见),若久者不可下也。十一月、十二月患嗽者,乃伤风嗽也,风从背脊第三 椎肺俞穴入也,当以麻黄汤汗之(方未见)。有热证面赤、饮水涎热、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汤治之(方见实热门中)。
若五、七日间,其症身热痰盛、唾粘者,以褊银丸下之(方见痰涎门中)。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 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方见喘咳上气门中)。若伤风咳嗽,五、七日无热证而但嗽者,亦葶苈丸下之(方 未见),后用化痰药。有肺虚者,咳而哽气,时时长出气,喉中有声,此久病也,以阿胶散补之(方见喘咳上气门中)。
痰盛者,先实脾,从以褊银丸微下之(方见同前)。涎退即补肺,补肺如上法。有嗽而吐水,或青绿水者,以百祥丸下 之。(方见疮疹倒 门中。)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以白饼子下之(方见搐搦门中)。有嗽而略脓血者,乃肺热,食后 服甘桔汤(方见同前)。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胶散补之(方见同前)。咳而痰实不甚,喘而面赤、时饮水者,可褊银丸 下之(方见同前)。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
钱乙论嗽病诀死云∶东都药铺,杜氏有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始得嗽而吐痰,乃外风寒搐入 肺经,今肺病嗽而吐痰,风在肺中故也。宜以麻黄辈发散,后用凉药压之即愈。时医与铁粉丸、半夏丸、褊银 丸诸法下之,其肺即虚而嗽甚,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召钱氏视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
钱曰∶病困十已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气王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嗽者肺之病,
肺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虚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也。复为肝所胜,此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气、长出气 也。钱急与泻青丸泻之(方见惊热门中),后与阿胶散实肺(方见同前)。次日面青而不光,钱又补肺,而嗽如前。钱又 泻肝,泻肝未已,又加肺虚,唇白如练。钱曰∶此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王,而肺虚绝,肺病不得其时而肝 胜之。今三泻肝而肺病不退,三补肺而肺证犹虚,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证病于秋者,十救三四;春夏者,
十难救一。果大喘而死。
《婴童宝鉴》咳嗽死候∶嗽而眼时上视,下青黑粪。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咳嗽候∶因乳哺无节,伤于肺,或乳之,次与气相冲,气乳相冲于肺,故令气逆而 嗽也。
《惠眼观证》∶凡生下一月至百日,或周岁,或三、五岁以上嗽分数种∶有奶下嗽者,因吃热奶伤肺而得,
只下温肺散(方见疳嗽门中)及人参膏涂唇(方见本门中)。有 嗽,气急嗽速,早起眼肿,乃下浑金丹(方见咳嗽 作呀呷声门中);量大小与,吐下涎,即用匀气化涎、凉心肺药服之。有疳嗽者,此因久泻,脾胃虚,上嗽发热,攻击 心气,宜先以疳药芦荟丸(方是人常服者)夹乌犀丸(方见肥疳门中)服之,后用退心热及防己丸治之(方见疳嗽门中)。
有伤寒嗽者,此因客风在肺,其肺气伏热,嗽后多吐,宜以金粉散治之(方见伤风嗽门)。上件诸般嗽,如脾胃气实,
胸膈太壅,先以鲜汤丸利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
茅先生小儿受咳嗽死候歌∶ 咳嗽胸高喘气粗,眼睛上视定还除,时时下粪青并黑,不食看看命即无。
葛氏《肘后》疗小儿咳嗽方。
紫菀(六分) 贝母(二分) 款冬花(一分)
上捣为散。每服如豆大,着乳头上,令儿和乳咽之,日三、四。乳母勿食大咸醋物。《圣惠》用清粥饮调 一字。
《千金》治少小嗽
八味生姜
煎方 生姜(七两) 干姜(四两) 桂心(二两) 甘草 款冬花 紫菀(各三两) 杏仁 蜜(各一升)

上合诸药末之,微火上煎,取如饴 ,量其大小多少,与儿含咽之。百日小儿如枣核许,日四、五服,甚 有验。
《千金》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声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得息。
桂枝汤方
桂枝(半两) 甘草(二两半) 紫菀(十八铢) 麦门冬(一两十八铢)

上四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之,节乳哺。
《千金》治小儿嗽,日中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复啼。
四物款冬丸方
款冬花 紫菀(各一两半) 桂心(半两) 伏龙肝(六铢)

上末之